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1|回复: 13

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淮河风情”全国摄影大赛紧急征稿启事(10月22日截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0 08: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3 23:35 编辑


               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淮河风情”
                        全国摄影大赛紧急征稿启事
                                来   源:淮滨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1-10-9 浏览次数:23
   一、大赛主旨:
   本次全国摄影大赛旨在汇集全国各地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镜头中的淮河流域迷人风采,一花,一草,一木,一江山,“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用摄影佳作演绎淮河的风情神韵。
  二、大赛主办方:
  主办单位:淮河研究会
            中共淮滨县委
            淮滨县人民政府
            信阳师院淮河文明研究所
  承办单位:信阳市摄影家协会
            淮滨县文联

  网络支持:中国旅游摄影网河南站
            河南摄影家协会网信阳频道
            淮滨县政府网
  三、大赛主题:
  1、淮河风情人文——以以下题材为主,展现淮域数千年人文和谐之美。

  文化名城之美:生态家园之美:传统工艺之美:非遗特产之美:

  地方戏曲之美:淮域特色之美:
  2、特别提示:淮河风情摄影大赛,以展现淮河文化风情风貌为主要目的。因此,大赛鼓励参赛者投稿拍摄于淮河流域,符合大赛主题的摄影作品。
  3、参赛作品彩色、黑白均可:单幅、组照(5—8张)皆宜;投稿数量不限;但同一作者最多可获一个奖项(如同一作者经终审有多幅作品获奖,则保留其所获最高奖项);
  4、投稿的摄影作品可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如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调整等等),但不允许进行图像合成;如有违规,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获奖资格;
  5、参赛作品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四、大赛征稿对象:
  国内外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均可参赛。
  五、征稿说明:
   1、作品必须紧扣淮河风情摄影大赛主题,展现淮河风情、淮河特色、淮河人文。
   2、本大赛评选出获奖、部分入围作品后将在信阳市摄影家协会网本次大赛专栏中进行公开展示;公示期间,作品如被指证为不符合参赛规则并经查属实的,将取消该作品获奖资格;
   3、参赛投稿不收费、不退稿;
   4、对所有入选获奖作品,主办方在其举办的各类宣传、文化、交流、推广等非商业性活动中拥有作品的使用权,不再付酬。
  六、投搞方式:
   本次大赛只接收电子形式的投稿作品,请勿以纸质照片投稿。本次大赛不接受胶片相机所拍摄作品的电子文件参评。
  投稿步骤:
   1、将参展作品压缩成小图(JPG格式文件、每幅小于300KB)。
   2、将参展展作品大图(JPG格式文件、每幅1M以上)以及填好的参展表格,发送到收稿电子邮箱huaiwenju9599@126.com。所有文件可整体压缩打包;邮件“主题”请务必填写:“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幅数”。
   注:这里所指作品大图不一定是作品的原始图像文件,而是可以输出为8*10寸纸质照片的图像文件,用于冲洗供终审评选;作者也可直接传送原始大图,但由于图像文件过大,可能无法通过电子邮件传送或传送过慢。
    七、截稿时间:2011年10月22日24:00。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颁发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2000元,颁发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1000元,颁发证书。
   优秀奖100名,奖金待定,颁发获奖证书。
    九、主办方拥有对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凡参加本次摄影大赛的投稿作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
    十、参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淮滨县文联
    0376—7769599   
13937691989
    通讯地址: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行政新区A座305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来源:淮滨县委、县政府网
http://www.hbxzf.gov.cn/DocShow.aspx?id=78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0 13:10 编辑


                 我县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研究部署
               “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
                             来源:淮滨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1-10-9 浏览次数:87
     10月8日上午,我县在行政新区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研究部署“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会议由县委书记吴刚主持。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曾辉,县委副书记张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映芳,县政协主席王文龙,以及其他在家的县处级领导出席会议。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淮河文化周”活动组委会各工作组筹备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同时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10月底,我县将隆重举办“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这是我县首次举办的以研究和弘扬淮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是充分展示淮滨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传统艺术和现代城市魅力的有利平台和良好机遇。活动周期间,将有淮河流域十位将军的书画展、淮河风情书画摄影展,以及传统工艺泥叫吹、布雕画技艺展演,大型主题晚会,魅力滨城景观展示、淮河文化论坛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展开。

    会上,吴刚强调,“淮河文化周”活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要精心筹备,在组织上要充分考量城市环境、安全保卫、道路交通、来宾接待等各方面细节,考虑要全面,准备要充分,分工要具体。各小组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自我加压,抓紧做好筹备工作和活动内容的策划、排练、预演等;各窗口单位要根据组委会统一调度,抓紧落实辖区内的美化亮化工作;在市政建设上要加强背街小巷治理,抓好城区主出入口,坚决根治主要道路沿途私搭乱建现象,进一步规范和巩固六城联创与三违整治工作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文化周活动的策划、筹备和组织工作,为打造淮滨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味,构建魅力淮滨、文化淮滨打下坚实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0 13:09 编辑

                  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筹备动员大会召开

                                来源:淮滨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1-9-30 浏览次数:370
   
   9月30日,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筹备动员大会在县行政新区会议中心召开。县委书记吴刚,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曾辉,县政协主席王文龙、县政协党组书记李汉诤,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汪光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夏明夫,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林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熊建欣,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方辉,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赵军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国军,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刘锦灿及在家的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
     吴刚在会上就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筹备工作强调:
     一是很有必要。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有必要来研究淮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来研究这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史,来分析整个流域的文化的特点、特长,剔除文化中的糟粕,凝聚干群的人品。在文化研究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理念,形成自己研究的体系,研究淮河文化中淮滨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淮河文化,来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素质,全面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
    二是要全员参与。县四大家领导和与会人员都要全员参与,淮河文化周活动不是哪那一个单位、哪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积极为淮河文化周活动做出贡献;每个乡镇、单位在10月份要做好一件为淮河文化周活动献礼的实事。
    三是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是一个竞赛、比武的大场所。要通过举办淮河文化周,比出各个单位的热情和水平,并且要把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一年一年、一届一届的举办下去,把淮滨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淮上明珠。
     曾辉在会上要求:一是要站位全局,统一思想。举办淮河文化周是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特色文化淮滨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淮滨形象、提高淮滨知名度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活动弘扬淮河文化来推介淮滨,宣传我县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让淮河文化扬名淮滨、引领淮滨、富裕淮滨;通过活动的举办,把淮河文化、节会经济和招商引资连接在一起,吸引外商来淮投资兴业,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二是要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细化责任,倒排工期,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要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项筹备工作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
    三是要拉高标杆,善做善成。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把文化周举办成高质量、高水平盛会的决心和信心不能变,谋划的各项任务不能减,各项活动不能少,各项标准不能降。要立说立行,定下来的事项要分秒必争地、不折不扣地抓落实,确保把文化周办成一个高品位、多层次、特色明、有影响的文化盛会。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张进主持。
   宋国军宣读了中共淮滨县委、淮滨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概况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1-3 浏览次数:3647
      
淮滨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境内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称。 1951 年 7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置县级办事处,淮滨因淮河之滨而得名。 1952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淮滨县,境内东西长约 53 公里 ,南北宽约 43 公里 ,总面积 1209 平方公里,人口 70 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淮滨气候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1-3 浏览次数:2231
      
淮滨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太阳南北回归决定淮滨气候的冷暖和光照时间的长短,东南季风的强弱制约淮滨雨水多寡和时空的分布。由于淮滨地处中原平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尤为显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温适中。年平均温度为15.6℃(1月平均2.3℃,7月平均27.9℃)。无霜期年平均226天(初霜在11月7日,终霜在3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为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到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份511.8毫米(2001年)。全年日照平均为1989.82小时,日照率42%。年平均风速2.4米/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0 13:50 编辑

文化概况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1-13 浏览次数:1744

    淮滨县位于淮河干流的豫皖两省交界处,以居淮河之滨而得名。淮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洪汝河、白鹭河、闾河在县域内汇入淮河。淮滨东北界安徽省阜南县,东南界固始县,西北界息县、安徽省临泉县,西南界潢川县。淮滨位于秦岭—淮河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淮滨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在近年的考古中不仅发现有数十万年前的动物化石,还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和故城镇、古墓葬。淮滨县是西周时期蒋国故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故乡,为中华蒋姓的祖根地。迄今已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7处。这些都说明淮滨县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淮滨县的文化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市委书记王铁结合淮滨实际,提出了“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发展理念,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淮河文化引领淮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开创了淮滨文化工作新局面。目前、淮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文化业务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各项文化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009年,建成淮河博物馆主体工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1个县级支中心,为全县所有行政村配置了电脑和投影仪。建设6个乡镇文化站。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文艺下乡活动17场。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36场。建成2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460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电视台1座,民间文艺活动日益发展,活跃着全县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0 13:54 编辑

文化艺术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1-13 浏览次数:1931
     布雕画
   淮滨布雕画由防胡镇农民郑镇怀所发明 ,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作品以色彩丰富、质感强烈、不退色不老化、便于收藏等特点,深受国内外艺术收藏爱好者的喜爱,称之为“华夏一绝”。作品《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图》、《古代军戎士图》等在各界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屡获大奖。
     肖营泥塑
    三空桥乡肖营村传统文化产品泥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采用当地泥土,经过仔细筛选、和泥、捏制、烧炼、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用泥塑制作的动物和人物造型,不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有孔可吹,是淮河流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淮滨泥叫吹是我省可以同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并列的三大泥玩具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填补了淮河流域无泥彩塑的空白。
2009年县文化局共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80期,内容包括 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器乐等。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艺术培训。艺术培训班的举办为全县文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实了演艺人才力量。
   
淮滨文化艺术界名人:
  孙叔敖  楚国令尹,政治家、军事家、治水专家(期思镇人)
  刘盼遂  现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北师大教授(邓湾乡人)
  齐未煌  民国教育家(城关镇人)
  徐  振  民国诗人(张庄乡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10-10 13:56 编辑

自然资源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1-3 浏览次数:2627
        水生动物:鱼类约6目、15科、31种。常见的有鲢、鳙、红鲤、鲫、长春鳊、草鱼、马口、、团头鲂、三角酥、餐条(川条)、翅咀红鲅(翅咀腰子)、蒙古红鲌、扁体鲌、银固、四方波、花鱼骨、麦穗、船丁、泥鳅、花鱼秋、黄颡、虎头草牙(草牙)、黄鳝、鳜鱼、鲶、乌鳢(乌鱼)、鳗鲡(白鳝)、银鱼等。还有蚌、螺、虾、蟹、龟、鳖等。
    野生动物:鸟类主要有喜鹊、乌鸦、麻雀、燕、鸿雁、布谷鸟、鹌鹑、黄莺、鹤、斑鸠、鹰、雕、白脖乌鸦、鹭鸶、鸬鹚、啄木鸟、猫头鹰、翠鸟、野鸭、百灵、野鸡、灰喜鹊、鹦鹉、八哥、画眉、灵雀、鸳鸯等。兽类主要有野兔、狐狸、黄鼠狼、家鼠、刺猬、田鼠等。其它有蝙蝠、壁虎、蟾蜍、青蛙及多种蛇类。虫类主要有蜈蚣、马陆、蜘蛛、蝎子等。
   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猪、羊、马、驴、骡、鸡、鸭、鹅、兔等10余种。各种家畜在全县都有分布,但不够均匀。水牛大部分在淮南岗地区的张庄、期思、王店等乡(镇),饲养量占全县水牛总头数的83.7%。淮北平原区的张里、防胡、新里、赵集等乡(镇)母猪饲养量较多,是全县猪源的生产基地。
    淮滨县植被类型属于常绿落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由于垦殖较旱,自然植被已残存无几,多为栽培植物。木本植物共有35科、27亚科、56属、75种。其中落叶林树种有柳、椿、榆、楝、楸、桑、梓、泡桐、大官杨及桃、梨、杏、枣、柿、苹果、核桃等;常绿落叶针叶林树种有刺柏、水杉、竹等。旱生草本植物有刺儿菜、马齿苋、二花、桔梗、半夏、麦冬、半边莲、地黄、车前、防风、艾蒿、蒲公英、牵牛、猫儿眼等。水生、湿生草本植物有野菱、泽泻、三菱草、浮萍、稗子草、野田青等。河滩行洪区及洼地草本植物有荻、苇、淮草等。
    淮滨县林种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果木林等3种,余为四旁树木。其中,用材林主要分布在芦集、马集、三空桥等乡镇和县办林场,多是以沙兰杨、意杨等树种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大型防护林带有乌龙港、幸福河和洪河河湾等3条,乌龙港和幸福河防护林带的树种为沙兰杨、池杉等,洪河的湾防护林带的树种为柳树、枫杨等;经济果木林主要分布在国营农场和潼湖、郭集、李圩子、防胡等果园,种植的果树有苹果、犁、桃、杏、沙果、李等。农田林网的树种多为大官杨。四旁树木中,干线公路旁多种植大官杨、加拿大杨、枫杨、柳树等为主;而村旁、宅旁、水旁多栽植柳树、槐树、泡桐、沙兰杨、枣树、楝树、桃树等。
    淮滨河沙由桐柏山和大别山矿石,经过多年风化和流水洗刷而形成,粒均质纯,强度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淮河沙滩绵延50公里,沙层厚、易开采、贮量约为41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约500万立方米。且每年洪水到来,有再生性特点。
    1993年,在桂花岗经济开发区发现优质矿泉水。据检测分析认定,此矿泉水每毫升含阳离子148.49毫克,阴离子388.72毫克,偏硅酸92.87毫克,矿化度432.41毫克,人体必需的锶、碘、锂、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对人体有害的铬、镉等元素均低于国家标准。为开发利用此矿泉水资源,县有关部门已投资打深井1眼,每小时出水量达40吨。
    淮滨县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境内有沙冢、半岗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期思蒋国古城遗址、麻里大港口等革命纪念地、期思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供游览、参观、瞻仰之历史文化胜迹。淮汝交流是历史著名的自然景观,明代即有诗赞道:“淮自西来汝自东,发源虽别末流同。两川合抱如环带,景物清奇在此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6: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山老师辛苦了,真是一次不错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4-30 06:27 , Processed in 0.3408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