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退休夫妇的红色长征之旅
(黑水县委宣传部:茸旭东)8月31日下午,李建设、陈荣章夫妇骑着三轮摩托车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雅克夏雪山来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四川黑水,并于次日瞻仰了位于新城区的芦花会议会址,前往瓦钵梁子和色尔古藏寨参观徐向前指挥所、红军石刻标语等红色遗迹。 这对夫妇带着对红色文化的信念重走红军长征路,用信念缔造了一段属于红色文化爱好者的传奇。
因为信念重走红军长征路
李建设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文化局的一名退休干部。1954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对红军长征的故事格外感兴趣,而一直以来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让他很早便有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想法,经过多年的积淀,这一想法成为了一种信念,“我的家乡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我,多年来的夙愿就是重走一次长征路,这对我既是一次学习宣传活动,也是一次红色之旅摄影宣传创作活动,更是一次意志磨炼的艰苦征途。”李建设如是说到,而这一夙愿终于在他年过半百之时成为现实。
今年4月19日,李建设夫妇骑着由当地一家公司赞助的三轮摩托车,从革命老区信阳市新县出发,踏上了他们的红色之旅。李建设说,他通过多方考证,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线路。这条线路从河南新县出发,途经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最后到达延安,预计行程2万多公里,计划在一年内完成任务。“行走途中困难不少,但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
在翻越雅克夏雪山的路途上,李建设的夫人陈荣章因高山缺氧差点昏迷,但是俩人依靠坚定的信念,更是从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一步一步的走了下来,当走下山后,李建设长舒一口气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想当年红军翻越这样一座雪山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据悉,为了圆满的完成重走长征之旅,李建设和妻子每天早上6点过就起床,开始一天的行程。中午就在公路旁作短暂的休息。一般情况下要到晚上9点才去寻找住处。安顿好后,李建设就要忙着处理拍摄的照片、写长征日志等工作。妻子陈荣章则忙着洗衣、安排晚餐等后勤服务工作。忙完这一切往往已是深夜。9月1日上午,李建设夫妇在新城区芦花会址留影留念后,转道色尔古一线,继续寻访红四方面军遗迹。李建设说,热情好客的红色革命老区的黑水人,不管是政府部门,或是质朴的黑水人,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一再相邀笔者等到河南信阳作客。
一路走来宣扬红色文化魂
每到一个地方,李建设夫妇都会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红四方面军军史,宣传今天革命老区改革、发展、变化的成就,用相机记录革命文物、旧址。“因为有红军情结,等这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结束后,我还准备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免费做报告,用红军故事教育、激励后人,让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李建设说。
在他拿着一面标有“李建设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白色布旗上,笔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盖满了鲜章,这些都记录着李老师一路艰辛的历程。李建设在沿途用镜头记录红军历史,宣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革命苏区改革发展变化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据他介绍,这面盖满各地“关防大印”的布旗也将永远陈列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以激励后人,不忘过去。
据了解,李建设作为重走红四军长征路第一人,将填补历史的空白,而他此行收集的图片、完善的资料也将为红军长征的历史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截至目前,李建设夫妇已行进了130多个县,总路程达1万3千多公里。
2日早上,在芦花大桥桥头,笔者作别李建设夫妇。临行,李建设再一次感叹黑水山河可谓“一片红”。长征路上的李建设夫妇带着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旗展如画,而笔者也仿佛看到有两面火红的旗帜一直飘扬在天的尽头。 3 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0
3 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