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3-2 18:18:13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遍游神州 于 2017-3-2 18:27 编辑
诗圣美名扬 草堂春来早
前两天乘着阳光灿烂, 偕老伴和小区邻友一同去杜甫草堂踏青赏景,拍些早春小景, 谒拜古人先贤,亦称作采风揽胜吧 !
成都西郊草堂祠, 是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故居遗址扩建而成的杜甫祀祠纪念胜迹。草堂祠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游人留连园中,令人顿生悠悠遐思,草堂祠早已成为成都市和名闻海内外的著名景区景点。
1997年2月,政府又拨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千古名篇。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林径向深去,碧翠妆满园”。自杜甫后一代一代人的修复完善,一代一代诗人的诗词酒令的熏濯,杜甫草堂越来越诗意化了,难怪引来宋代的陆游和黄庭坚两伟大诗人羡慕,死后宁愿配祀在这位诗圣人身边,最终惊动了宋代的皇帝, 并在工部祠东西两处塑了这两位诗人的塑像,以偿他们心愿,以示护佑草堂
杜甫草堂的文博专家对万佛楼原址上千块陶瓷器物碎片进行清理,发现有3块陶瓷碗底刻着完整的“草堂祠”3字。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碎片是明清时期烧制的,由此可以断定,万佛楼修建的时间大概在明代。此外,草堂祠位于杜甫草堂内的说法,以前只靠史料证明,现在出土的刻字瓷片却从实物上印证了这一说法。至于为何万佛楼中心部分会埋这么多陶瓷碎片,专家解释,万佛楼的中心是一尊四面佛,旁边可能放置了很多瓷器,这也许与当时的风俗有关。而今,修复后的万佛楼已对海内外游人开放。
茅屋前杜甫石刻雕像,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深深内陷双眼里看见的是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中的苦苦煎熬,噙着的泪水早已流干,那泪痕早已隐藏在岁月摧残的皱纹里,和他一同遗忘的是自己的性命安危、前途未卜哦!
遍游神州 金钟长鸣 攝影 2017年3月2日 于成都东晶苑攬胜樓書屋
一一广交天下良师艺友,遍游神州壮美河山,讴歌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前进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历经拼搏获得的荣誉和硕果是珍贵的,而人格魅力却是永恒的。一一 遍游神州 人生格言 短语两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