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方脑壳

两把菜刀砍翻旧世界---四川竹琴表演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8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脑壳 发表于 2016-2-18 19:35

主席再现非遗艺术表演!拍摄漂亮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间 发表于 2016-2-18 19:46
清晰,神态抓拍的好,欣赏支持。

谢谢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来 发表于 2016-2-18 20:49
好抓拍,学习欣赏!

谢谢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的笑 发表于 2016-2-18 20:52
主席再现非遗艺术表演!拍摄漂亮欣赏学习!!

谢谢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 发表于 2016-2-18 22:18
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见到你很高兴!你潜水太深了!猴年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人颂 发表于 2016-2-18 22:45
欣赏学习

谢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1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
清初,四川一些城镇和水陆码头有道士流动于街头闾巷之间,持渔鼓、简板,演唱二十四孝之类的节目,唱的是玄门调南音调。至光绪年间,始有非道流的艺人演唱,由街头进入茶楼酒肆,名曰道情,所唱多是戏文故事。后因其主要乐器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以手指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故又易名竹琴。民国初年,四川梁山曾举行竹琴大会,经过评词、评调、评板,选出三根半竹琴,即杜成辉、孙成德、赵高峰、梁佩然(半根) 4人。这次大会扩大了竹琴在群众中的影响。1925年前后,成都的锦春茶楼、重庆的大观茶园成为演唱竹琴的固定书馆。此后,书馆日益增多,出现不少著名的职业艺人。从此竹琴进入繁荣旺盛时期。
竹琴有“扬琴调”和“中河调”两大艺术流派。扬琴调又称“成都派”,其创始者贾树三吸收四川扬琴的曲调来丰富唱腔,以委婉细致、韵味醇厚、善于刻画人物著称。中河调的代表是重庆的吴玉堂,唱腔朴素深沉,粗犷而有气势。竹琴以散文解说,韵文歌唱。以第一人称代言体为主,第三人称叙述体为辅。说唱人物和故事,写人状物,抒情绘景,夹叙夹议,生动灵活。常见的演出形式是一人坐唱。演唱者时而摹拟角色,以不同的声腔、口吻、情绪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神态举止及其内心活动;时而又以演唱者的身份,交待情节发展的脉络,描写客观环境,并品评书词中的人物和事件,表露出演唱者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竹琴曲目,除长篇《三国》、《列国》外,还有中、 短篇《琵琶记》、 《铡美案》、《白蛇传》、《花木兰》、《浔阳江》、《渔夫辞剑》等。
(资料转帖)

点评

好文,谢谢分享转载!  发表于 2016-2-19 18: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17: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2-8 12:36 , Processed in 0.14018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