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11|回复: 71

民俗 写对联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0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IMG_257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图为 孝义市文化馆和山西焦煤工程公司的书法家举办的【送春联 进乡村】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_MG_25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2-24 01:01 , Processed in 0.13871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