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出污泥而不染@ 于 2016-1-11 11:44 编辑
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屯城村
冬日暖阳,我和朋友郭建华、于国安一起走进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在村民刘首兵的带领下对该村进行了采访。 屯城村位于阳城县东15公里,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屯兵屯粮而得名。屯城村在元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元代郑家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两季张家五世之内三位进士,荣耀过人;清康熙年间陈廷敬长子谦吉迁入屯城,其族人也亦多漫步官场。屯城人崇尚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明末重臣张慎言。 站在南山上,我们腑瞰了屯城村的全景,屯城村的格局和规模,呈南北长而东西窄,背面高而南面低,村子四周筑有城墙围固。村北寨上,郑家修有三座五层高的堡楼。村的南头陈府亦修有一座五层高的看家楼。远看屯城就像一只待发的大船。据老人们口口相传说,不知何时,村里请来了姓赵的人家住北头寨上,意为把“棹”。又请来了高姓人家住在村的南头,意为撑“篙”。沁河洪滚滚袭来,自北南下,到上石崖根急转西流,把村子包围了大半个圈,在高处看去,村周围整齐坚固的城墙就是船帮,南北拔地而起的几座堡楼活象船上的桅杆,滔滔沁河水还真像一直大船,飘在水面。更何况船头有人把棹(赵),船尾有人撑篙(高)呢! 屯城村有这一艘坚固的船帮,高高的桅杆,前有人摇浆,后有人掌舵,乘风破浪,永不沉没。寓意十分吉利。屯城村榜山依水,后又卧虎山依托,前有沁河游龙盘绕,可谓是虎踞龙盘。 屯城村居民自北而南大体为赵家、郑府、刘家、程家、王家、张府、陈府、高家等,中间杂有其他姓住宅。其中郑府、张府和陈府规模宏大,村内至今还有“郑半街,张半道、陈一角”之说。屯城村民居以“四大八小五天井”四合院的形式为最,院落接近正方形,有正房、厢房、倒座、厦房(耳放)、大门六个部分,对于前后进的院落还有厅房(过厅)。屯城村居民中的厢房多是两层,但比同为两层的正房要低。院中多栽石榴树,寄寓着主人多子多福的期盼。次要街巷疏密适度地与主巷保持有机的联系,构成了民居宁静的环境。屯城村的公共建筑有二郎庙、古寨(寨中寨)、关帝庙(古社仓)、张公阁、东岳庙及各宗族的祠堂等。 屯城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保存有从金代到清代直至民国初年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反映了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村内还保留了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匾额等艺术品。还有8眼古井,以及许多古泉、古桥、石碾、石磨等遗存。随着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相信屯城村会得到更高的荣誉和认可。笔者相信,屯城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