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在四川仪陇的客家人有近30万,占到该县总人口的26%。客家人经过了五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是第四次迁徙,历经400多年的繁衍生息,客家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仍然在继续传承。面条更是古老的客家主食,数千年来客家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面条这一古老主食品不断地焕发生机与活力。 仪陇客家手工面的制作十分考究。首先,必须采用优质高筋小麦粉,添加客家人放养的土鸡蛋,和面用的泉水内要加一定比例的食盐。面要柔和、不粘手,在大木桶内醒面约半小时。醒好的面用快刀划割成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长条,再用手来回反复搓揉成直径1至2厘米的圆条,层层盘于盆中,再抹上少许纯正菜籽油,以防条与条之间相互粘连。年届60的客家手工面传承人张明茂师傅,从16岁起就跟师学艺,他深有体会地说道:切不可用面粉替代菜籽油,否则手工面口感会很粗糙。盘好的面在两根平行的竹棍上交叉绕条,直到绕满双棍为止。绕条时用力要均匀,自然有序,一气呵成。 绕完条后,将绕好的面挂入专用醒面木槽内,进行二次发汗,夏季一般需要1小时,冬天时间要长得多。 二次发汗也叫醒面,醒面后进行拉条,要用力均匀,慢慢拉长,一般拉至80厘米为止。拉条后,再次放入发汗箱进行三次发汗,时间要2-3小时。发好后取出上面架,插入天方孔眼内,用力均匀往下拉,直到拉至1.8米左右、粗细适中即可。 晾晒的面干后从面架上取下,平放在案板上,取掉竹棍,裁节封装。 整个制作过程经过了磨面、筛面、和面、揉面、开条、拉大条、拉小条、搓面上竹、抻面、扑面分面、拉面、上架晾面、分面晾晒、收面包装等十八道工序,前后需耗时20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且根根面条细如丝,丝丝空心。 客家人走亲访友,逢年过节都有送挂面的习俗,一般是两斤一把,送礼都是两把面。如今,客家手工面因入口柔软、嚼劲十足、回锅不腻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