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3|回复: 82

古村新绿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0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DSCF5046.JPG

点评

精彩拍摄  发表于 2015-4-21 15:19
抓拍漂亮,构图很有意境  发表于 2015-4-20 2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5: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自清的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相信身处都市的我们,心情和此一模一样,无论是赶着细雨还是晴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快点到田野、村落去和春天约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2974.JPG 高阳的小村子,并不是每一个,都有一扇被鲤鱼儿当做龙门的窗子。不是家家门前都有大山和古建筑,也有群山环绕下的朴拙,满满都是泥土的味道,这样子,也是诗一样的高阳……
    我们走在高阳,久别的小伙伴儿,春天里的古建筑唐风高阳村;我们,走在诗歌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3011.JPG    在春天里,珍惜每个有日头的午后,
    晾晒  窗栏,火柿子,以及自己。
    每一天里,认真地锻炼自己的记忆,
    祖母、磨台、石墙,放在心底。
    桑与忘记名字的树,脆嫩地
    告诉斑驳的墙,年年的祈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5048.JPG 棚户窗与牛腿柱,庭院里的黄土,
    老妇人与子孙的倾诉,相互;
    那一点小小的、关于新旧,观念的冲突。
    在四月的艳阳里,一个布满花香的棚户人家,
    我们寻着流淌的时间流淌的水,
    来到这里,踩着泥土与山间的路,
    背诵一些温暖的诗歌,
    给他们,
    给它们,
    光辉岁月的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S0143074.JPG 高阳有着《桃花源记》描写的十分相似的景色,古建筑抓人眼球。古村的建筑是具有晋商特色的古朴民居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勤劳智慧的老百姓就地取材,依山傍水,用其貌不扬的灰石,木材垒砌成一栋栋独特的民居。

点评

电线太煞风景,能抹掉更好。  发表于 2015-4-21 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S0274145.JPG

    春天,美丽的黄土高原春雨蒙蒙。雨丝飘落在杏花脸上,杏花羞红了脸庞。这个真如唐代诗人罗隐描写的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对杏花的描述,我们村里近80多岁的老人任老伯也在向我们年轻人背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那些年轻人调侃说,“请问农家乐何处,老头就说明高阳村”。我在旁边听着也不由笑出声来。我也暗自背上宋代梅尧臣的:“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将梅。”山西特色 大碗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S0553304.JPG
    山水风貌,只是古村的外衣,人文风范,才是古村的内核。
    有人说,看古村风雅,需要沉沉暮蔼。是的,站在任氏大宗祠前,你会忽略祠宇高大恢宏的门楣,气宇轩昂的石狮,门当户对的缀饰。那祠前竖起的大石礅,定然会引起游客无穷的猜测和遥想。这些由红色垒起的石柱,原是古村戏台的基础。一千年间,当沉沉暮霭降临西北黄土高原,当太阳的余晖收起最后的光明,人类文明的火把开始光亮起来。溪流的潺潺水声听不到了,田园的虫唱蛙鸣听不到了,只有这古村落戏台上的铿锵锣鼓,把大忠大奸的历史人物提到思想朴素的村民前审视,把悲欢离合的人世情节放到情感朴素的村民前品咂。如果是熟悉婉婉腔乡戏的游客,就会想到当年被村民眼泪浸泡过的剧情,那是《卖水记》中的凄婉,那是《醋溜情》中的欢快。是啊,在沉沉暮霭中,局促于高楼大厦的城里人,会多么羡慕戏台前全村欢聚的热闹。于是,你会把祠堂留在深深的记忆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7: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S0604314.JPG
    然而,古村拥有的文化不只是大众的,流俗的,朴拙的,还有高端的。在高阳,必须走进台关帝庙,看看这名清乾年间的举子,如何无意仕途官宦,潜心于理学和佛学研究。也许高阳曾是商贾行经流连之所——至今村前仍有“栲栳栳”的小名吃,所以这里的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所以傅山执拗地认为理学与佛学能够贯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238.JPG   羊年春天,走近高阳古村。看新村包裹着的古村,看古民居休闲的老人,看晋商建筑与古老祠宇的并立共荣,看联锁超市、电信移动、企业招工等店牌招贴,会渐渐理解:时间是宽容的,就像古村以古建筑为基础,将各个时代的色彩揉合到一起。春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2-23 13:42 , Processed in 0.161062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