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6|回复: 19

中国旅游摄影网江西采风及庐山年会系列——《江湾、篁岭、小桥流水随拍(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0 10: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婺源江湾镇汪口村,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往南至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58公里。向东到皖黄山10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历史上被儿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
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有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沿河十景点的龙船潭“水上竹筏漂流”;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汪口现已建成集古文化、生态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使全村从单一的经济结构走向集旅游、加工、商贸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年接待游客已近1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摘自《百度百科》
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这次汪口采风,时间匆忙,仅是走马观村,没有深入探究。




583Д Д 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612ι ι 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612ǐ ǐ 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583∕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603C C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583б б 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587ē ē 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583∑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如今,在乡镇城镇化进程中,汪口村也兴建了村民居住集中地。新建的房屋依然保持了徽派故居风貌。




612シ シ 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1: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君》 于 2015-7-23 16:27 编辑



612︴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2-2 03:37 , Processed in 0.31232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