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7|回复: 26

关东晒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0 08: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东晒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8: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草原产于美洲,印第安人发现其中含有可以兴奋神经的物质,在部落会议和祭祀活动中吸食其燃烧的烟,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国喷云吐雾时,曾经使家乡的人大惊失色,认为他们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烟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欧洲并向世界普及。18世纪时烟草才传入中国。
    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1579年,利玛窦把鼻烟带入广东,中国吸烟人口大升。
    吸食旱烟,烟叶和烟丝是烟客非常注重的。人们最初是把晒干的烟叶揉碎后直接吸用,后来由于消费需求的改变,又将成熟的烟叶加工成烟丝。在我国,烟丝生产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已经有了烟丝加工业。最初的烟丝生产多为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消费的增长,烟丝加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手工业,转入了商品化经济。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种植烟叶,因此旱烟的资源极为丰富。各地不仅有不同特色的名品烟叶,而且有不同特色的名品旱烟出售。

    北方人最钟情关东烟,北京民间就有“老爷子烟,关东杆儿”的传说。据考证,关东烟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就是关东烟的主要产区。《吉林外记》载:“烟,东北三省俱产,惟吉林产者极佳。名色不一……独汤头沟有四五垧,所生烟叶只有一掌,与别处所产不同,味浓而厚,清香入鼻,人多争买。”史书中所指的“汤头沟”,即今日的蛟河市漂河镇的塔头沟屯。所述“烟叶只有一掌”,指的是蛟河晒烟传统种植品种红花铁锉子、白花铁锉子。蛟河晒烟因其质量好,种植历史悠久,至清朝咸丰年间就已初具规模,且闻名遐迩,被吸烟者誉为“关东烟”。

    烟叶的调制特点是先捂黄,这捂黄分壮池子捂黄和架上捂黄。壮池子捂黄就是先选一块漫坡岗地不洼水,挖二尺深,一丈见方的浅坑,把割下的烟叶柄朝下尖朝上,一片挨一片整齐摆放,割来香蒿,苫在上边3-4天。架上捂黄,就是把割下的烟叶片先上绳,每个绳扣2—3片,背对背夹在绳扣里,“烟绳子,麻花劲,松紧均匀,不误事”。上架后,一绳挨一绳靠紧,上边用草苫子或油布(塑料)盖好,待烟叶由青绿变成六七成黄时,上绳上架开始晾晒调制。
    当地农民对搭烟架方面也十分讲究。民谣说:“烟出好色并不难,搭架方向很关键”,烟架一般是南北方向,这样光照均匀,时间长。烟上架时,有的为了赶时间比活计,看谁的活麻利快,在烟架木上放上嚼谷(吃的食品),谁干到架头就可以先吃点垫补一下,这烟架上的食品,也叫“烟架饭”,老百姓讲:秋管漂烟三宗宝,收割壮池晾晒都要好。传统的烟绳子是从大甸子割来油包草,羊胡草等,用烟绳车,打出二股麻花劲的草绳。苫烟的用的是小叶樟、甸子草等编的草苫子,约为一米五宽。挂烟的烟勾子,是就地取材的木头杈,有枣木,紫槐,老鹄眼等。

    (顺便说一句,我曾在参加吉林采风活动过程中给父亲和岳父从山民手里各买了一把带回去,尤其是这些还勾起了我父亲对年轻时在吉林当兵生活的回忆!进而是老人又想起在我家老院子种植烟叶的琐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文字,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12: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lqysbq 发表于 2014-10-30 09:48
有图有文字,好作品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1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把地方特色介绍的清楚。构图和光线都好,富有生活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1 07: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走我留 发表于 2014-10-30 13:33
图文并茂,把地方特色介绍的清楚。构图和光线都好,富有生活气息

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评支持  中午拍的 光线太强 !请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1 1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wxwonlines 发表于 2014-10-31 07:58
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评支持  中午拍的 光线太强 !请多指点!

好友不客气,类似地方特色题材可以多拍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1 14: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走我留 发表于 2014-10-31 13:16
好友不客气,类似地方特色题材可以多拍些

谢谢您的建议 下次注意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2-22 14:11 , Processed in 0.15338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