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的巨盆景一长江石宝寨觅古揽胜 系列片之一
长江明珠一石宝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 嘉庆年间又聘请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铁索上山, 于是便依山取势修建这座九层楼阁 从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铁索之苦, 上楼直达山顶,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为12层,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眺望长江景色的"小蓬莱"了。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约40公里。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寨门为砖石结构,高6米余,上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门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
由寨门攀登到寨顶,要通过依山而建的层楼飞阁。阁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自底至顶高50余米。由一条迂回曲折的转梯相连,每一层石壁上都有历代流传下来的石刻、画像和题诗:每一层凭窗都能远眺气象万千的长江。相传这石宝寨原先只有寨顶之庙,一条石凿的小径和一副铁链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凭自己那颗虔诚的心,去冒身临危岩之险。后来有一巧匠,偶尔看到一只山鹰展翅盘旋在玉印山前,渐渐升高,最后越过山巅。他心里一动,即用傍山造楼、外展飞阁、内架云梯、轳转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这辉煌的飞阁。
寨顶,是一个1200平方米的石坝,海拔230米,举目四顾,水天茫茫,心胸顿时为之开阔。创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刹,正殿迎门墙壁上有一巨大壁画,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画面下方,有一遗石,形状甚似石宝寨。古刹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称“流米洞”。古里传说,寨上修起庙宇后,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来,正巧供庙内和尚食用,故称“石宝”。后来,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凿大,结果石洞粒米不流。贪心的和尚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顶有古刹一座,名“兰若殿”;寨下有古朴雅致的石宝街。
目前,石宝寨保护工程已竣工,石宝寨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莱”。
石宝寨:巧夺天工 建筑奇观
“南天宝玺谪(金旁)江秋,巧叠精雕十二楼。画作边章携不去,留它为砥镇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这首诗准确地描绘出了号称“世界八大奇异景观”之一的石宝寨的全貌。
在重庆忠县东的长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状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在苍松翠竹掩隐下,寨楼依山而建,建在山岩南壁。
全寨共分两部分,山下9层和山上3层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 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共高50米,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平坦石坝, 有古庙天子殿,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最高点。登殿凭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一览无余。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2003年三峡蓄水发电之后,长江水面将上升道寨门口,木寨周围将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石宝寨将由山寨变成“水寨”。
为了抢救这一极具价值的文物,专家们提出了“就地保护,护坡仰墙”的方案,就是不动寨子,抬高楼门,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山寨圈围起来。现如今,这座“国宝”建筑己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巨型盆景,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
遍游神州 摄影 2014年6月7日 于蜀中巴蜀揽胜楼书屋
一一广交天下旅朋艺友,遍游神州壮美河山,讴歌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一个人的权力和职位是短暂的,金钱和物质是有限的,唯有人品和艺品是永恒的。 牛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属"火牛"。我愿将我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艺术生命中去,直到生命的终止。一一遍游神州 人生格言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