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山西盂县梁家寨大汖村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而以山水为名的村庄,全中国也只有山西盂县梁家寨的大汖村了。
“汖”字作为古汉字,已很少有人认知了。它在康熙字典里读“pin”,而山西盂县的当地人习惯把它念作“chang”。山水为“昌”,可见大汖村民寓情山水的心境,而一个“大”字又有了包容万象的情怀。
深藏太行腹地的大汖村,围绕于青山秀水间。左岭似青龙环绕,右山如白虎盘踞,大汖村静坐正中,龙虎相交,藏风聚气,真可谓 “风水宝地”。
村西山岭处有一处山泉依山势一泻千丈,在山崖上挂起三道“水帘”。当地村民把这三道瀑布称之为“三汖”。上山下水,“汖”字由此而来。 千年古村的奇迹
大汖村前有一株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预示着大汖村民生生不息、世代繁衍。整个大汖村就坐落在古槐后的一块巨大而完整的山石上。全村100多间房屋依山就建,顺坡而上,层层叠加,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而别致的建筑造型。
大汖村的房屋大致分为:平房、窑洞、楼房、楼窑混合四种类型,有独门小院、有二层阁楼、更有三层石楼,庭院、居室、谷仓、牲圈一应俱全。最奇特的是所有房屋都没有地基,只凭借粘土和石头砌盖在一块光滑的山石上。
房与房之间相互依托,又自成一体,看似相连却又分离,上下错落却实为一家。村里的房屋均以山木为框架,用山石垒壁,用粘土相砌,外抹黄泥遮风,上铺青瓦避雨。家家飞檐斗拱,处处雕梁画栋,屋脊、房檐、门窗上的砖雕木雕更是图案精美、技法娴熟。
村内各家各户以小巷连接,息息相通,户户相连,布局自然又犹如迷宫般神奇。
四通八达的甬路就地取材,用青石、石板铺砌而成,险陡之处便由人工在巨石上凿刻出台阶,日久年长已被踩踏得极为光滑了,看上去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
在朝阳的映衬下,整个 大汖村宛如一座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显得宁静而神秘。
古村的千年传说
山西的民居多为砖瓦四合院、窑洞,而大汖村这种依山而修的楼式建筑,却融入了部分南派建筑风格。大汖村到底是什么时候,谁人修盖的呢?由于缺少历时文献记载,其历史沿革已无从考证,只留下村民们世代口口相传,不断完善的众多版本的传说。
这些传说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一个故事:北魏年间,有马姓一族人自南方逃难至太行深山,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依山修建了家园。族长在山里发现了三叠瀑布,又见这里山光明媚,水色秀丽便以“汖”字为村庄命名。然而好景不长,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村里总有人畜伤亡、房屋倒塌发生。族长为挽救村庄,带领全家七口人走进深山寻找山神为村庄祈福。自此,族长一家人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村民在村外的山洞中发现了七尊石像,各个栩栩如生与族长一家人极为相似。人们便将七尊石像请回村中供奉,此后村庄也得到了安宁。历经数百年,马姓家族逐渐衰落,慢慢变成了一座空寂的村庄。直至明朝一韩姓兄弟从洪洞县逃难至此,发现了这座空村和七尊石像,便在此安家落户,世代繁衍延续至今。
如今七尊石像依然被供奉在村前山庙中,被尊奉为“镇山大王”,每逢农历七月十五附近村庄的村民都会络绎不绝地前来祭拜,祈福“镇山大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然而大汖村的村民则更喜欢亲切地称这七尊石像为“老人家”,视他们为庇佑古村的先人。
17位留守古村的老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大汖村民们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把村庄改建为八路军的粮库和弹药库,为前线战士挑粮送弹,支援抗战。 1943年距抗战胜利只有2年的一天夜里,数百名 日本鬼子对大汖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数十名名民兵和村民被残害,牲畜、财物洗劫一空,百余间古村民居被烧毁,至今大汖村内仍然可以看到被日本鬼子破坏烧毁的痕迹。村里的老人说起这段历史,至今仍心有余悸。
解放后,经过修缮建设的大汖村人丁兴旺,人口到达了鼎盛。村里的老人笑着回忆说,当时全村有近300户人家,老老小小有500多口人呐,村里还有自己的戏班子呢。由于地处深山,远离喧嚣使大汖古村得以较完好的保留,也正因为偏远使大汖村在发展上受到了制约。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发展迅猛,大汖村被远远落在了后面,很多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年轻人也都走出大山另谋生路。
1999年,山洪、泥石流爆发,千年大汖古村再次险遭灭顶之灾,很多房屋频临倒塌成了危房、险房。当地政府为保证村民安全,帮助村民在山外安置,大部分村民就此搬迁出了大山。只有部分位老人,故土难离,怀着对大汖村山山水水的眷恋留守下来了。十多年过去了,大汖村现存的百余间老房,由于无人居住缺乏修缮,有30多间已破败坍塌,40多间房屋已摇摇欲坠。全村只剩下了11户人家,9男8女,17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其中岁数最大的已有89岁。17位老人每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他们中有老红军、女战士、劳动能手、技术模范。尽管老人们大都已过古稀之年,但个个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宁静而安逸的日子。老人们笑称, 大汖村山好水好,我们天天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无污染,干的是舒心乐,活的是心情好。
每天除了清扫村路,忙活家务农活,老人们还会自发的到山上去修缮古庙旧祠,傍晚还不忘围坐在古槐属下端着饭碗唠唠家常。老人们慈祥地说,最开心的一是逢年过节儿女们、孙子孙女们都回来,一大家子热闹的很;二就是村里来了客人,跟他们聊聊外面的事儿,给他们讲讲过去事儿。
千年大汖,神奇古村。这里山好水好人好,准备离开大汖村,热情好客的老人们把我送到了古槐树下,亲切的拉着手说:“有空一定再来啊。” 我还会来大汖村的,因为这山、这水、这古村就在那儿静静地等着,17位慈祥的老人就在那儿默默的守着,这里还有太多的地儿要看,太多故事要听,但这岌岌可危的千年古村不知还能等候多久。
大汖古村旅游导航
行在大汖 去大汖村最好的方法还是自驾车,进 山西过盂县进梁家寨乡后要驾车走6公里的沙石山路才能到大汖村。这条狭小的山路,只能容一辆车上下山,万一要遇到迎头会车,即便是经验丰富老司机也要百般小心谨慎。
整条山路坑洼不平且到处是急弯陡坡,若遇雨雪天气道路更加难行,行车速度也一定不能太快。切记不要被山路沿途的美景干扰,这美景的下方就是万丈山崖。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正是由于这条艰险难行的山路,才保留了 大汖千年古村的较为完整的原始风貌。
吃在大汖
即使吃惯了城外农家乐的游客,去大汖村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山区的条件要比你想象的艰苦。虽然大汖村的老人们非常热情好客,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米粥、馒头加上烩菜(由豆腐、粉条和土豆烩炒在一起)已经算大餐了,喜欢特色的可以尝尝炒“扒拉”(馒头和米饭炒成)
村里的美食是老人用柴锅做的西红柿鸡蛋面,这些吃的基本上算是老人们日常较好伙食了。鸡鸭鱼肉在村里基本上在过年或赶上农历七月十五祭拜活动才能尝到。
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大汖村里老人的厨艺绝对一流,农家饭做得绝对地道。 如果吃上较挑剔,建议还是自带酒肉,能和村里老人们像一家人一样同桌分享也是不错的体验。
住在大汖
去大汖村住宿还是建议备上睡袋帐篷,村里老人们虽然收拾了几间老屋供客人住宿,但数量有限,条件也较为艰苦。
在大汖村无论是住在老屋里还是睡在古槐下的帐篷里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倚山石而卧,赏漫天繁星,听山泉嬉戏,望群山翠岭,探千年古村,还有什么能遗憾的呢。须要提醒的是,村里虽然早已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境界了,但深山里扎营还是要三五成群结伴搭建。如果实在不能忍受山里条件的艰苦,山下也有温泉酒店提供休息,但切记天要赶在黑前下山,否则山路崎岖,夜间行车更加危险。
游在大汖
到大汖村旅游唯一不能忘记带的就是照相机,这里是名符其实的摄影基地。古村、古树、古屋、古路、古石、古庙、石像以及村中老人,随手都可以拍出摄影佳作。村东、村南各有两个极佳的拍摄点,可以鸟瞰整个古村,各有两条小路可以到达。
喜欢远足探险的人,大汖村也不会让你失望。沿村西小路进山,沿途可以看到村中老人们修建的观音庙、关公庙、药王庙和仙人洞。绕过古庙,顿觉豁然开朗,一池山泉呈现眼前,两侧是陡峭的山崖,泉水由此流淌至山下,这便是大汖村的“第一汖”。
山泉边有一条狭小的山路可以顺流而下直达第二汖、第三汖。因多年荒弃,这条山路已变得荆棘密布、杂草从而,但在路边仍可清晰看到当年大汖村鼎盛时期,村民在山中开垦的庄田。
在山林里走了一天也没有遇到一个人,担心迷路便在天黑前折返回大汖村了。
购在大汖
大汖村留守老人生活的状况,已不能用“艰苦”二字形容了。但来大汖村还是可以带些特产回去的。村中老人的手很巧,有很多自己刺绣的坐垫一类的手工艺品。无论是当椅垫还是挂在家里都很实用美观。山里有很多核桃树,可以带些核桃等山货回去尝尝鲜。这些东西村中老人大多会免费送给你,但就算慰问下深山里留守的老人也该留下些银两。最后,走的时候别忘了在村里接两瓶泉水。这是真正的天然矿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