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莫天正 于 2012-11-14 20:42 编辑
在城口采风期间,听城口县摄协的刘老师介绍得最多的,便是城口传统民居中一大习俗:火儿坑(即“火塘”)。 在当地传统的居家生活中,“火儿坑”是最重要的,并往往置于家中显著位置,是家庭生活兴旺的象征。通常“火儿坑”的基本功能为做饭、取暖、照明、熏烤、偎茶、煮家禽饲料等;除此之外,还兼有休息、娱乐甚至文化承传的功能。如果深入探究,几乎当地所有传统的宗教、神灵、祭礼的观念;生育习俗、婚丧礼仪、饮食文化等均与“火儿坑”发生着密切联系,并透过“火儿坑”折射出来。 “火儿坑”(火塘)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火的依赖性。从原始社会开始,一方面是由于火的产生极其困难,火种的保存就成为原始人生活的头等大事,而保持火种不灭的需求就导致了火塘的产生;另一方面,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火能很好地满足驱害取暖,以求生存的需要,满足人类心理上安全的需求,人类火崇拜的产生也正是基于此。火塘是展示人类最早期生存的“活化石”, 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以火为载体,以火塘为中心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民俗宗教活动等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显的火塘文化。 2012年11月3日拍摄于重庆市城口县高楠乡方斗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