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5:27 编辑 <br /><br /> 日期:2012-2-6 蓝天 13:32:39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晴 马尔康一阿坝
早上起的较早,但这里是8:30分上班,在街上吃过早饭,因离上班时间早,我们就步行三里多地去马尔康县委。谁知县委党史研究室仍还在老县委旧址,为了赶时间我们只有打的赶到马尔康团结路219号老县委。到县委党史研究室后首先见到了尼娄(藏族)副主任。听说我们是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侍我们很热情,并积极地向主任李川虎报告。据了解李川虎主任是一位非常敬业,而且对红军路过马尔康的历史研究的也比较深透。当李川虎主任见到我们时很感敬佩,不仅向我的介绍了红军路经马尔康的历史和现存的革命旧址,并且还给我们送了一本反映红军时期的红色画册,此外,给我们还盖了章,我们还在一起合了影,我们向他们表示了谢意。随即,我们就向阿坝州委党史研究室赶去,州委党史研究室综合科长谭良琦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精神所敬佩,并给我们提供了三本党史资料,还为我们盖了章。我们向谭科长深深地表示了谢意!这时巳10:20分了,我们是中午11:00点的车要往阿坝县赶,而且离汽车站还有近十华里的路程。在10:50分我们终于赶到了马尔康中心车站,这时心里才算松口气.。
我们离开马尔康车向阿坝县行驶,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东北面和东面与若尔盖.红原相连,南面和西南面接马尔康.壤塘,西面和西北面与青海省果洛州的班玛县,久冶县相依,北面与甘肃省甘南州的玛曲县隔黄河相望。该县面积10435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阿坝镇海拔3290米,城区面积5.25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1镇.2场,总人口6.65万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当年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是在整个红军长征中最艰难,最悲壮的一段历史。一九三五年六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后,党中央军委从当时敌我形势和选择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出发,制定了开创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中央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左路军自卓克基地带北上,向阿坝(麦桑)地区进军,途经托巴格勒(今红原县龙日坝二道桥附近的党各支曲),遭遇到西北“剿匪”第一路第五纵队麦桑支队司令杨俊扎西所属藏兵的袭击,经接触后,杨俊扎西率部溃逃,红军在今红原县龙日坝分两路前进。一路由安曲沿海子山梁子进抵阿坝麦尔玛.格尔登寺.河支.各莫寺一带;一路经四寨进驻阿坝查理寺.按坝(安坝).垮沙.德格.各莫寺地带。总指挥驻中阿坝的格尔登寺内。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旬,红军在阿坝县格尔登寺院召开了有十多人参加的大会。会上进一步宣传了红军的政冶主张,动员大家回家生产等。还成立“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选出七个“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俄纽:(主席)女.十八岁,下阿坝阿尔君人。
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左路军先遣部队经过麦尔玛.贾洛.箭步塘(今二牧场即甲分场)至红原日柯,到白河边,一部分巳渡过白河。这时张国焘拒不听中央命令,以白河涨水为由,指挥部队南下。张国焘也不听朱德.刘伯承同志的劝告,执意南下,并强令巳过河的部队折返阿坝。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进行一系列的分裂活动,以朱德为首的广大左路军指战员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五年五月,党中央和一.三军团北上后,张国焘在阿坝县格尔登寺大殿内,召开反党的“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即“阿坝会议”作出了“南下川康的阿坝会议决议”。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张国焘强令左路军南下,从阿坝出发,沿阿曲河而下,经阿坝.按坝(今安坝)等地区,翻俄拉山经茸贡,按原路折回,于十月上旬到达马尔康卓木碉(足木脚)后,宣布成立伪中央,自封主席,与党中央.毛主席分庭对抗.虽然张国焘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欺骗.威逼.镇压的卑鄙手段,使这次分裂党.分裂红军,破坏统一的革命行动得以暂时“实现”,但是左路军在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指导下,踏上了一条更艰难的征途。实践证明在张国焘的错误领导下,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一九三六年七月,会合后的二.四方面军从甘孜,行经色达后分兵两路第二次向阿坝(麦桑)进军。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一路出色达经班玛.白玉寺,于八月初进入今上阿坝德格,第二天在阿曲河上搭便桥到安斗.甲尔多.正达.各莫寺院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八月下旬,经下阿坝洛尔达.安羌.中安.神座.查理.麦尔玛,过贾洛箭步塘(二牧场即甲分场)至红原县安曲过白河,继续北上。一路同时出色达,经壤塘县鱼托寺旁边的鱼朗沟到阿斯玛沟,进入阿坝县麻尔曲.柯河.羊高一带,再过垮沙,直尕到安坝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至八月初,从安坝出发,经中安,沿先头部队做的标记经神座.查理.麦尔玛.贾洛.甲本塘至红原一带,渡白河北上。
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期间,先后在这里击溃了麦桑士兵的阻击,发生了查理寺战斗,赛格寺战斗,召开了“阿坝会议”决定南下川康,成立了格勒德沙共和国,进行了红军政策的大量宣传。在整个阿曲河谷开展了大规模的筹粮活动,为红军最终北上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在阿坝三过雪山草地,打败了国民党和地方武装的围追堵截,特别是为坚决抵制张国焘南下,完成北上长征的创举进行了激烈的党内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另类红军长征旅游资源,也是研究红军长征史上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我们离开卓克基先是穿越峡谷,再进入山区丘陵,最后就进入草原和山区。这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走过的路。大约下午二点多,就进入了红原县地界,现在巳成为国家草原公园。这里的确植被很好,草又绿又肥沃,据说,这也是近年来,国家采取的退耕还草政策,使这里取得如此这么好的景象。但由于这里是高原,空气稀薄明显。身体还是感到有些不适应的感觉,生活在海拔低的人们上了高原大都有不适应高原上缺氧的环境,而他们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到了我们那里也是不适应而且醉氧。当行驶到达格则山时,此处海拔四千多米,而这座山就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而进入黄河分水岭这一面的植被要好于长江分水岭那面。下午快进入五点时,我们进入阿坝县城。这里公安武装警察实行了戒严,并在县城里的各个路口也进行了戒严,紧张的气氛比较浓,使一时的社会秩序显的不太理想。据了解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闹藏独分子唯恐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制造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我们可以向那些不安分守已闹藏独的分子警告一声:谁想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分裂我们的国家,不仅广大藏族同胞不同意,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而对于闹分裂搞藏独的这些极少个别人也决没有好下场!
晚上五点多,我们走进已武装戒严的阿坝县委县政府,来到县委宣传部杨惠.汪子燕秘书接待了我们,并领着我们到县委办公室,唐利秘书了解我们是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很热情地为我们倒茶送水,并尽快地向正在开会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卓玛汇报我们的情况。随即我们去县委党史办时因没有见着人,县委组织部接待了我们,并积极帮助我们与县委党史研究室义主任联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继雄听说我们是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并主动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的布上盖章以作纪念。组织部干事李妮娜很重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爷爷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不幸于今年的上半年逝世。我们向她表示了深情的问候。并向她说:我们今天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是缅怀革命老辈和革命先烈,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对为中国革命献出保贵生命的无数革命先烈是一次最好的祭奠,对活着老红军也是一次最好的慰问。我们是从河南信阳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出发的,也代表了你们红军后代,我们一定重走好这次红军长征路!这时我们收到了湖北省武汉市美术油画专业毕业的知名青年油画家陈庆电话。他也是一位很刻苦钻研的油画家,曾进修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代表作“走进太行”系列油画作品,不仅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好评,还参加了建国六十周年巡展。他的作品巳走出国门,并巳被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收藏。多年来,他去过全国不少地方,但对西部还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昨天在《中国旅游摄影网》上看到了我们重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路的壮举很震撼,你们也是当代大别山革命老苏区人民的骄傲!我作为一名画家,向你们两位老人学习!为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打算创作《红军长征》系列油画作品,展示给人们。发扬红军光荣的优良传统,让红军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祝您们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也向油画家陈庆表示谢意,并祝愿多创作出佳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当我们回到县委办公室,巳开会回来的卓玛副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对我们重走红军长征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县委办王发燕秘书为我们盖了章。并考虑到我们来到这里的人身安全等。亲自为我们按排入住县人武部招待所,还让县委办公室秘书唐利送我们到招待所,晚上,唐秘书代表县委办招侍了我们。来到阿坝县我们受到了县委办公室的热情接待,从我们内心十分感激阿坝县委。从接触的县委各部办的领导和同志,素质的确很高,待人接物也十分有礼貌,首问负责制在这里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们只有再次向阿坝县委道一声感谢!
8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