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
发表于 2011-8-8 20:57:13
:victory:支持
淮水一沫
发表于 2011-8-16 15:35:38
发扬红军长征艰苦奋斗的精神,向李建设夫妇学习致敬!
核潜艇
发表于 2011-8-19 11:01:22
李建设夫妇辛苦啦!
四川站的各位版主、影友给予李建设夫妇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郑州站向您们表示敬意!!!
耿春华
发表于 2011-9-6 11:08:26
:victory:
茶山行
发表于 2011-9-7 10:29:59
一对退休夫妇的红色长征之旅
(黑水县委宣传部:茸旭东)8月31日下午,李建设、陈荣章夫妇骑着三轮摩托车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雅克夏雪山来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四川黑水,并于次日瞻仰了位于新城区的芦花会议会址,前往瓦钵梁子和色尔古藏寨参观徐向前指挥所、红军石刻标语等红色遗迹。这对夫妇带着对红色文化的信念重走红军长征路,用信念缔造了一段属于红色文化爱好者的传奇。
因为信念重走红军长征路
李建设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文化局的一名退休干部。1954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对红军长征的故事格外感兴趣,而一直以来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让他很早便有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想法,经过多年的积淀,这一想法成为了一种信念,“我的家乡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我,多年来的夙愿就是重走一次长征路,这对我既是一次学习宣传活动,也是一次红色之旅摄影宣传创作活动,更是一次意志磨炼的艰苦征途。”李建设如是说到,而这一夙愿终于在他年过半百之时成为现实。
今年4月19日,李建设夫妇骑着由当地一家公司赞助的三轮摩托车,从革命老区信阳市新县出发,踏上了他们的红色之旅。李建设说,他通过多方考证,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线路。这条线路从河南新县出发,途经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最后到达延安,预计行程2万多公里,计划在一年内完成任务。“行走途中困难不少,但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
在翻越雅克夏雪山的路途上,李建设的夫人陈荣章因高山缺氧差点昏迷,但是俩人依靠坚定的信念,更是从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一步一步的走了下来,当走下山后,李建设长舒一口气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想当年红军翻越这样一座雪山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据悉,为了圆满的完成重走长征之旅,李建设和妻子每天早上6点过就起床,开始一天的行程。中午就在公路旁作短暂的休息。一般情况下要到晚上9点才去寻找住处。安顿好后,李建设就要忙着处理拍摄的照片、写长征日志等工作。妻子陈荣章则忙着洗衣、安排晚餐等后勤服务工作。忙完这一切往往已是深夜。9月1日上午,李建设夫妇在新城区芦花会址留影留念后,转道色尔古一线,继续寻访红四方面军遗迹。李建设说,热情好客的红色革命老区的黑水人,不管是政府部门,或是质朴的黑水人,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一再相邀笔者等到河南信阳作客。
一路走来宣扬红色文化魂
每到一个地方,李建设夫妇都会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红四方面军军史,宣传今天革命老区改革、发展、变化的成就,用相机记录革命文物、旧址。“因为有红军情结,等这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结束后,我还准备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免费做报告,用红军故事教育、激励后人,让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李建设说。
在他拿着一面标有“李建设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白色布旗上,笔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盖满了鲜章,这些都记录着李老师一路艰辛的历程。李建设在沿途用镜头记录红军历史,宣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革命苏区改革发展变化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据他介绍,这面盖满各地“关防大印”的布旗也将永远陈列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以激励后人,不忘过去。
据了解,李建设作为重走红四军长征路第一人,将填补历史的空白,而他此行收集的图片、完善的资料也将为红军长征的历史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截至目前,李建设夫妇已行进了130多个县,总路程达1万3千多公里。
2日早上,在芦花大桥桥头,笔者作别李建设夫妇。临行,李建设再一次感叹黑水山河可谓“一片红”。长征路上的李建设夫妇带着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旗展如画,而笔者也仿佛看到有两面火红的旗帜一直飘扬在天的尽头。李建设夫妇重走长征路在黑水县--茸.jpg (206.62 KB, 下载次数: 0) 3 天前 上传下载次数: 0
http://www.ctpn.cn/bbs/static/image/common/rleft.gif http://www.ctpn.cn/bbs/static/image/common/rright.gif
http://www.ctpn.cn/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109/04/112011znjaa8kjw948ku8y.jpg 李建设夫妇与黑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合影留恋-茸.jpg (211.22 KB, 下载次数: 0) 3 天前 上传下载次数: 0
http://www.ctpn.cn/bbs/static/image/common/rleft.gif http://www.ctpn.cn/bbs/static/image/common/rright.gif
http://www.ctpn.cn/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109/04/112026lildls8snr8rgrqr.jpg
茶山行
发表于 2011-9-7 10:30:16
:handshake:handshake
茶山行
发表于 2011-9-7 10:37:24
后方保障团队前线慰问李建设夫妇园满成功
关注李建设夫妇重走长征路的各位领导、影友、网友以及各位朋友:
后方保障团队前线慰问李建设夫妇活动在平桥区领导和茶山行的支持鼓励下,我与媒体信阳广电台黄台长一行于8月31日下午起程前往四川。四川金网通上市公司陶总得知李建设夫妇的感人故事后,当晚及时让公司办公室张主任带小夏司机给我们安排接机和住宿。四川绵阳朋友杨总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赶到我们住处看望。
9月1日,杨总亲自驾车送我们到预约地点----汶川。四川朋友的热情让人感动。当日上午我们就赶到了汶川县委宣传部,宣传部副部长郭山鹰女士接待了我们。在说明我们这次是来慰问李建设夫妇并对李老师的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新装备,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在汶川给他们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的意思后,她及时安排办公室与汶川县人民医院及县广播电视局和广电中心进行了联系,并给我们提供了这三家单位的联系电话,事后为明日不能亲自接待到汶川的李建设夫妇表示遗憾。汶川人民的诚实让我们倍感温暖。随后我们入住“新国旅”,送别了热心的绵阳朋友,我们便为迎接明日从黑水方向赶来的李建设夫妇做准备,为熟悉汶川而忙碌起来。
汶川县城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泯江水穿城而下,城区地型狭窄,人们的生活空间受限。全县十万人左右,县城只有32台出租车,9部公交车。5。12特大地震受到重创。县人民医院迁到江西岸,西岸的原阿坝师范专科学院的美术楼已作为地震遗址得以保护。如今的汶川,面貌涣然一新。除处破碎的山体和山边危险的提示牌及被保护的遗址,早已没有了地震的痕迹。城区整洁卫生,汉族、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人们乐观向上。道是我们这样的新来者心情总是有些沉重。总想为这美丽的山城做点什么。。。。。。
9月2日12:30分,李建设夫妇从黑水乘车终于到达汶川的新国旅。久别相见胜是欣慰。拥抱、握手、问好中把他们引进早已安排好的房间。
午餐我们去轩源火锅就餐为李建设夫妇接风。就餐叙谈时得知他的“铁骑”还放在雅安已一个多月了。
15:00我在用电话与汶川县卫生院联系好以后,我们一同去医院为他夫妇二人做全面的身体体检。县医院办公室主任刘红女士全程陪同并告知将全程免费。县委宣传部郭部长签发的我们的介绍信函也早已放在县卫生院办公室的桌上了。对此,我们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据刘红主任介绍,汶川卫生院目前是全国县级卫生院设施配备最全,配置标准最高的卫生院。重建后温家宝总理还亲自视察过这所医院。看来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让李建成设夫妇来汶川是最佳体检点了。两个半小时的体检非常顺利,各科室包括当地就医的群众都为李建设夫妇让行,甚是感动。体检结果也很让人欣慰,李建设夫妇(除嫂子左肾结石外)各项生理指标都基本正常。押在我心底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离开医院时刘红主任亲自送到大门外。我们在问候、祝福、感激中握手致谢。汶川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考虑明天就是休息日了,为不耽误李老师的行程,17:30我们离开医院就赶往县委宣传部答谢并去县史志办提取资料。随即又租车带李建设夫妇去雁门关和萝卜寨羌族同胞的住地。这里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的地方。在羌族同胞的带路下我们完成摄影创作,直到下山时天色已晚,我们才赶回住地就餐。
入夜,我们彻夜长叙。我这次来是作为后方保障团队代表带来了各位领导以及朋友们和网友们的关心和问候,茶山行还专门让我带来了超大硬盘予以转交并一再表示让转告他们:注意身体安全,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资料安全。
当夜,李老师谈到沿途的辛苦、坚难已至于难以想像的危险。以及目前财力上的捉襟见肘。特别是下一步翻越雪山夹金山那不可预测的困难。但他请朋友们放心,再苦再难,他都将立志走下全程的决心和信心不变。他一再让我转告对他一直一来关心和关注的所有领导、影友、网友和朋友们的诚挚谢意。
9月3日周六9:00我们在红军桥完成了对李建设夫妇的采访和摄影创作便租车前往郭竹铺和绵篪镇搞摄影创作,随后赶往映秀时午时已过。
在映秀的午餐时间里,我们观展了映秀地震遗址,祭拜亡者英灵,参观了全新的映秀新貌。在与当地老百姓闲聊时,大家都把悲伤埋进心底,笑容展现给客人。并无不兴奋的说,5。12特大地震后,我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人们的生活提前多迈进了五十年,人们都知道知恩图报的美德,并以实际行动报效国人的援助和支持。
多灾多难的汶川、多灾多难的四川,请你忘记悲伤,挺胸向前,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全国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14:30我们入住都江堰的瑞优假日酒店,一路走来李建设夫妇没能真正在一个地方观赏过美景,而是不停的搞摄影创作、不停的开动他的“铁骑”赶路。考虑还要再给他增添一台摄像机,我让他们在都江堰住下,一起看一看这世界水利史上不老的传说。为不耽误他们的行程我们决定第二天再送他们去雅安。
晚餐后我约他一同去都江堰市内大商场,选购了一台柜台里现有最好的一台摄像机。这样更便于记录沿途的一些影像资料。
9月4日周日8:50四川金网通再次派小夏司机带车来都江堰接我们并一同送李建设夫妇去雅安。
11:30我们走成(都)名(山)高速进入雅安来到他们停放铁骑的美客美家酒店。见到自已的“铁骑”依然完好地停放在那里,李老师迫不及待地检查他的战车。
我们在提取必要的采访影像资料后在雅安午餐话别。
从汶川到雅安,
一路走来我享受这五百公里同行的每时每刻。
雅安的闷热潮湿让我领教,
雅安的无语鼓励让我难以忘怀,
送军千里,
总有一别。
再见了,
李老师。
再见了,
好嫂子。
前方的路一定更难。
你们一定要走好。
注意安全。
说好了我们到延安接你们凯旋。。。。。。
(雷山一霸撰稿)
丛中笑
发表于 2011-9-8 16:56:09
感人!一路顺风!!
茶山行
发表于 2011-9-14 21:14:45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9-14 21:17 编辑
9月11日,李建设夫妇来到四川小金县两河乡,他们认真地参观了“两河口会议旧址”,陪同他们的有该县宅垄乡干部罗钰洋(左一),老营乡干部马骥琼(右一)。在这里他们共同受到了一次深刻了革命传统教育。他们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恢复<515230754@qq.com>报道)
茶山行
发表于 2011-9-14 21:15:21
9月14日,李建设夫妇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抵达(四川)理县桃坪乡,想去佳山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但这全是十公里的爬山路,他们驾驶的三轮车是无法上去的。桃坪乡党委副书记姚少友得知李建设夫妇是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并且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已行程了一万七千余里,来到了桃坪乡,想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旧址。他当即决定亲自驾车护送李建设夫妇前往。在姚少友书记的帮助下,李建设夫妇满意地拍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的图片。图为李建设夫妇与理县桃坪乡姚少友书记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前的合影。
(汶川宣传部)李江摄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