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初就是在无忌上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头一热就进入了N家的。可我后来慢慢发现,C家的产品更适合我这样具有发烧基因的人。因此,当佳能的1Ds Mark III和尼康的D3几乎同时问世之后,就打上了双修的算盘,一心想买大马三。然而,尽管人民币在一路升值,但作为舶来品的1Ds Mark III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从最初的不到55k上升到61k,几次想下手,都觉得不上算。其实,归根结底,还不是机身的问题,而是手中这十几个尼康镜头在作怪,因为双修意味着必须重新在镜头上进行更大的投资,因此一直下不了决心。彷徨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还是先买个D3再说!
有人说(忘记具体是哪一位大侠了):“D3的尼康设计,索尼生产,其实这块CMOS不是1200万,是2400万,尼康把2个像数并成1个用,所以才有超高的ISO。这块CMOS的使用权是尼康和索尼共有,索尼也会用这块CMOS出全幅,2400万,其它指标降低。 ”据此推理,尼康很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一个2400万象素的D4或者D3X之类的东西。我承认,我是一个有象素情结的人。因此,我在欣赏D3高ISO的高画质的同时,心里总是有一种“D3什么都好,就是象素太低了”的感觉。当然,这和D3的定位有关。不过,正是由于我喜欢高象素,因此总是觉得如果D3的象素至少应该在1600万以上,因为尼康经过多年努力奋力推出的顶级机,再怎么样也应该达到佳能上一代顶级机 1Ds Mark II 的水平啊,可在象素数量方面居然和C家几年前问世的5D一样多,想想都觉得泄气。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在佳能和尼康同时推出的D3和 1Ds Mark III 之后犹豫了很久。最后鉴于镜头的压力,还是买了D3,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不得已所致,至于以后是不是还要双修,还要看尼康会不会很快推出高象素的机型了。
2)没有除尘功能
有人说,超声波除尘比一个气吹的功能差得远,实际基本没用,因此,D3没有除尘不能算是缺点。还有人说,让自己的感光器件上落上灰尘,应该感到羞耻。但我认为,这绝对应该算作一个缺点,至少应该算作不理想方面给予指出。因为从我的数码单反使用经验来看,不管你如何小心,CCD或者CMOS上还是会出现灰尘的。我经常要把我机器上的反光板提升起来,进行清理,虽然没有感到耻辱,但却感到非常麻烦。如果D3有除尘功能,即使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也是好的。另外,无论对全画幅的感光元件进行除尘技术上有多么困难,佳能的1Ds Mark III 不还是将除尘功能加入到机身中了吗?看来除尘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趋势,应该属于机身的一个基本功能。
事实尽管如此残酷,失望之余,我反倒觉得踏实了许多。因为暗角现象既然是无法避免的,就说明暗角是正常的,而且尼康专用软件NX中有专门消除暗角的功能,纠正起来也很容易。既然如此,我索性上一款老镜头好啦,看看究竟会有什么恶劣的结果出现。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并仔细研读了无忌上的相关帖子之后,我把注意力放在了Nikon AF 28-105/3.5-4.5 D IF 之上。
由于在买D3之前,我曾经产生过要买佳能1Ds Mark III的想法,因此对佳能的机器也进行了一番了解和研究。佳能在机身的画幅方面也有APS-C和全画幅两种规格,但佳能的APS-C比尼康的DX画幅还要小一些,因此要乘上1.6的系数,而非1.5。这当初曾经是阻挡我没有进入C家的原因之一,认为同样是APS-C,佳能不如尼康厚道。另外,我的数学不灵光,心算能力很差,想知道每个镜头折合成135相机的焦距时,乘1.6不如乘1.5方便。去年,佳能除了在尼康D3问世时几乎同时推出了两千多万象素的1Ds Mark III之外,在此之前还推出了一款以连拍速度见长的一千万象素的1D Mark III,以至于后来很多人经常在连拍方面,拿这款相机和尼康的D3相比。
不过,1D Mark III使我感兴趣的既不是连拍速度,也不是象素数量,而是它的感光器件的大小。1D Mark III采用的是APS-H的格式,其尺寸比APS-C大,比全画幅小,换算系数为1.3。由于近来将尼康老镜头用在D3上时感受颇深,我突然想到了佳能数码单反上的这种独特画幅。尽管佳能镜头在数码优化方面比尼康做得好,但以前也有很多人抱怨说5D挑镜头,边缘成像质量差等等。其实,这也是说明了数码单反对传统镜头的挑战。尼康推出了D3之后,当然也避免不了相同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如果想好好利用尼康现有的诸多胶片镜头,APS-H画幅很可能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