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艳阳天黎平 于 2012-5-17 13:58 编辑
寻访天籁之音侗族大歌原产地之一榕江宰荡 ——艳阳天的行游散记 敢问路在何方 从黎平县往西出九潮镇不过十公里就到了榕江县的宰麻乡,宰荡侗寨就隶属这个接边的乡。 宰麻乡所在地坐落在一个半山腰中,省级油路从乡所在地中间穿过。林林种种的商铺散在街边,我们选了家素净的餐馆草草吃了中餐后就租了辆面包车往宰荡而去。 在丰登村等到了会合的燕子一行。他们的越野在前,我们随后,队伍从丰登村立着旗杆的村委会前的通村公路(宰荡——丰登公路据说已经水泥硬化部分启动工作去年初就开始)沿着蜿蜒的山路开拔。 正是一年一度的立夏期间,视野所及皆是翡翠世界。墨绿的松柏,浅绿的枫叶,公路边上如五线谱音符的嫩绿的老虎蕨菜,紫色的杜鹃花,米白色的打破碗花。在公路里榜偶有带刺的小丛,在桃子型绿色的叶片底下,晶莹的红透一些小指头大小的点,我们叫做“三月抛”,小时候我们不知道为此美食刺破手脚和挂破衣裤多少次,其味道酸酸甜甜,色彩鲜艳,肉质晶莹细嫩,爽口爽心,开胃健脾、解乏,是老少皆宜的山野珍馐,据说是VC王,此物全身是宝,已经有开发商在做起开发了。 丰登一带有著名的丰登坳,十几年前曾来过一次,坳上有一灵验的庙宇,往来香客从不间断。不过此行并未有此安排,只好往坳瞭望心中默默祈祷。 汽车在蜿蜒的山间如蜗牛般行驶。 “怎么回事?走不了?在硬化公路?”我们无可奈何的弃车徒步。 “就十公里的硬化工程,历时快一年进度刚过半,这样的施工队伍和工作效率也真让人佩服!”有特地从贵阳赶来的青年小吴(后来才知道此君是宰荡村会计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贵阳某公司工作,是此行的燕子特邀的全陪和向导)和个别队员也禁不住埋怨起来。看到我高跟的小脚痛苦状,有人安慰我很快就到。 时不时有牵马驮物的农人和挽着发髻身着蓝色侗族大襟衣、裤子挽起、背着从山野打来笋子说笑的妇女与我们相遇,他们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打招呼,冲淡了我们的疲乏。 宰荡,我们来了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宰荡。 小吴告诉我们:宰荡村一共有两个自然寨,下寨和上寨(也叫加所)五个村民小组,距县城26公里,距乡政府11公里,有347户,1560人,一所完小,没有医院(诊所)和幼儿园(学前班)。9个老师(五个正式老师、四个代课老师、两个兼职侗文老师),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8人,有歌师10余人,歌队5个,村两委组织健全,支书是历届老支书;村长新近刚当选。 下寨,坐落在一山间平缓洼地。有小溪从寨中潺潺流过。人口相对集中,有尖顶的鼓楼矗立其间。从均为两层三间的吊脚木楼间的青石板路沿小溪而行,转过几户人家就来到下寨的鼓楼前,鼓楼坪约200平米,并不宽,半封闭式,七层卯榫结构。四根大柱和十二根边柱子支撑,中间一火塘,火塘边上四根宽大的老旧木凳,右边还有一简易楼梯,用于登楼击鼓传递信息。几个留守的顽童在楼内过家家,村长介绍说: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就老人小孩在家,现在农忙老人也都上山打田去了。 鼓楼的正面门上方的檐口处挂着一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字迹斑驳。“其实此鼓楼是清朝所建,早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了。”但问及为什么不将牌挂上来?村长也说不清楚。难怪他新近才当选的,以前也大多时间外出打工。 跟随村长沿着小溪来到寨里一宽阔处,左边有一砖混结构的两间两层在建建筑——新建村卫生室,右边是五间两层的木楼,瓦片零落,枋板不全,看得出已经是危房。村长说此楼2009年以前是一国外组织出资开办的学前班教学楼,学费全免教师自请,主要教学侗汉双语,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年,县教委领导和派出所来调查后就再也开办不了了。现在学前的孩子都没学上。想到以前热闹的学前班,乐学乐教的师生,全免的学费,再看到木楼歪斜的支架,发霉的朽烂的楼板和已经破烂倒地的篮球架、另一端很不协调的钻混结构村卫生室,我心里五味杂陈。。。。。 下寨的花桥处在寨子的下方,高约3米,长约40米。花桥一头与山体相接,配风水接龙脉的功能显然。 下寨花桥简朴的外表,少有人走的廊道,枯叶和垃圾似乎告诉我们这里很少的人气,和宰荡人的温婉、低调、不事张扬的性格。小吴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人要种田地和带小孩,哪里还会像过去一样在花桥休闲唱歌,弹琴?说是民族村寨,侗族大歌景区,其实主要是寨中的胡官美(乃珍珠)母女和乃远华等歌师,在上个世纪就将侗族大歌唱响中南海、数次登上央视春晚和唱出国门后开始出名的。 “桃源”上寨——加所 从下寨沿着水泥路翻过一个小山坳,就来到了上寨,眼前登时开阔起来。一座数十亩的山塘水库,如珍珠散落,水库边绵延而去的田畴,在阳光照耀下明镜般熠熠闪光,四周山林如黛,层峦叠嶂环绕着山间的小坝子,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仄仄的田埂,泛着银色光的水田,光身子玩泥巴的小孩,在水田里捞鱼虾的村妇,路上学骑自行车的少年,背着弟妹的小姑娘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们,又浅笑着走过。 “先放行李,自由活动后去歌师胡老师家做客!”领队燕子在招呼大家。 我们在寨前左边一栋崭新的有着雕花栏杆的两层三间一厨房的木楼前停下。燕子和小吴在联系房主开门。 前行的张君也系侗族青年,为避免一些尴尬,他简单的向大家讲了一些侗寨的禁忌和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矩。比如逢人要有礼貌、拍照要取得对方同意,情侣或夫妻要分开住,见到草标要绕道走,禁地萨坛不得误入,不经主人同意不要私自到家里,也不要随意送给小孩吃的等等。总之到侗寨你只是客人,要恭谦,虔诚、小心。 木我们住下的木楼其实是新建好的标准侗族民居,只是主人尚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居住,常有客人来寨子里听侗族大歌没地方住,主人就萌发了先做民居接待的念头,并非专门意义的客栈。 入得木楼堂屋,左右均是客房两间两铺,楼上楼下结构相同。我们在主人的安排下入住,透着杉木清香味的房间和木床,感觉好比回到老乡下母亲那。木楼四周均有一米多宽的走廊,二楼正方的回廊四角还精致彩饰木质的龙、凤,其形容栩栩如生,更显示了房主的富有和与众不同的美学情趣。 “时候不早了,我们去歌师胡官美老师家去做客啦!”燕子招呼大家。 沿着整洁并硬化了的水泥街道和不大的小溪走进上寨。夹道两旁的吊脚木楼紧密相连,袅袅的炊烟在屋檐上空行成一层蓝色的雾罩。有在小溪里浣衣的村妇女、房前奶孩子的年轻母亲、洗韭菜(宰荡韭菜据传是整个榕江很出名的菜肴,可以从阳春三月吃到农历十月小阳春,其根和叶都可以食用,居家待客均少不了。)的不过六七岁的农家小女孩、弄孙孙的阿婆,在三层歇山顶鼓楼前蹲着身子悠闲吸旱烟的七八位长老、跳皮筋的少女,在屋门口摇尾巴低头吃草的马匹、咕咕带着一群小鸡寻食的鸡妈妈,追着自己尾巴寻乐的小狗狗、满脸“花猫”流着鼻涕的光着脚板的学前孩子一一而过。——我想这不就是一幅纯美的“桃源”画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