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2:26

郭永怀,国永怀,一代英豪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16 编辑

郭永怀,国永怀,一代英豪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bai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du人,中共党员,著名zhi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dao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6:36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26 编辑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5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郭永怀与钱学森合作完成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也因此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将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郭永怀曾说:“我只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评价他:“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11:26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51 编辑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10

青海师范大学原创自演话剧《永怀之歌》从进行首场演出以来。在社会在学院内外,在广大年青人中从观看每场话剧中随着剧情的起伏,现场上千名观众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被主人公郭永怀的事迹深深感染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演出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该话剧以荣成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主要事迹为内容,高度浓缩了他一生的学研之旅、精神之旅、情感之旅和奋斗之旅。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8:53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28 编辑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8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不幸坠毁。找到遗体时,在场的人失声痛哭:郭永怀与警卫员小牟紧紧地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俩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郭永怀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4:50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5:26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4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5:58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5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7:23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41 编辑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6

“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评价他:“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8:05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7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10:11

本帖最后由 高原一品红 于 2020-6-11 22:30 编辑

高原一品红 发表于 2020-6-11 22:08

1988年,在郭永怀牺牲20周年之际,他的骨灰被送到力学所,安葬在新立的塑像下。今年年初李佩离世,根据其本人及家属意愿,中科院力学所将二人骨灰合葬。他们长眠在此,守望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每一步进展,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郭永怀,国永怀,一代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