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24:53
街上人迹稀少,都回去看世界杯了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26:01
东湖公园晨练的人群。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27:44
《诗经·黄鸟》 秦川麦浪
到凤翔县博物馆了解古雍城遗址的布局,决定去秦公一号大墓。在博物馆外招了辆出租直奔秦公墓。凤翔出租车清一色的福莱尔,虽破旧,但也便宜。二十多公里路程侃价为十五元。秦公墓的大门在公路旁,显得较冷清,十元门票,另付十元讲解费。赵姓讲解员是四川邛崃人。攀上老乡,加之我们虚心好学的态度,他便讲解得格外详尽。墓坑既大又深,站在坑旁,不免有些战战兢兢的感觉。坑内整齐地排放着一些复原了的木棺,黑漆漆的,这些全是殉葬人的棺木。墓主人为秦景公,活殉人数多达186人。
古人的生死观与我们不尽相同,他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与现实相同的世界,因此,在死后尽可能地带走生前所享有的东西,帝王们自然也会带上他们的臣子与奴仆,殉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一些权贵族是志愿追随君王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为臣的,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无限的荣耀。但我们现在站在墓坑上面都有惊悸感,不知他们被带到墓穴旁将被活埋时是什么心情。赵姓讲解员引用《诗经·黄鸟》的句子“临其穴,惴惴其慄。”
《诗经·黄鸟》记载了秦穆公收其良臣子车氏三兄弟而从死的史实。二千多年前,秦国的子车氏奄息、仲行、鍼虎三弟兄鞍前马后助秦穆公成其霸业。也深得秦穆公赏识宠信。在一次庆功酒宴上,酒酣性起,秦公与三兄弟称兄道弟,子车氏的老大不免慷慨激昂,说了一些诸如秦公如此看得起我兄弟,我们与秦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不论生死都将永远追随秦公之类的豪言壮语。老二老三见大哥出此言,不甘示弱,随即附合。此为酒话,酒醒后大家也忘了此事。秦穆公却在驾崩前的弥留之际记了起来,子车三兄弟就没逃脱活埋的命运。尽管在殉葬前的祭祀活动中也许表现得从容自若、大义凛然。但一到幕坑边,累立战功,刚烈豪迈的汉子也是“临其穴,惴惴其慄。” 赵姓讲解员勾勒出的这段历史情景并非只是凭空想像。有东汉应劭注解为佐证:“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於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从秦公墓出来,沿着公路往陈仓方向步行。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太阳懒懒地爬在云朵后面,时不时地露露脸。四周静静地,没一个人影,天上不时飞过的鸟群传来几声鸣啼。公路上偶尔驶过一辆车,很快便被吸进模糊的地平线,扬起的尘烟不久也消散了,大地又回归寂寥。扑面的风中混杂着麦穗被阳光灼烤的气息,一望无尽的麦田被吹得起伏不定。这时,你会想起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所引用的“麦浪”一词,只是这里的麦浪是黄褐色的,被风吹过,泛着金黄,缎子似地铺在秦川大地上,也是“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32:35
棺木都是殉葬人的,内圈的棺材是贵族官宦,称为箱殉,外圈是仆役,称为匣殉。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38:36
赵姓讲解员引用《诗经·黄鸟》讲述古代殉葬制度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40:23
秦川麦浪。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42:59
铁马秋风五丈原
按计划本该到大散关开始徒步秦岭,Wie君翻开地图,说往东不远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地五丈原。但五丈原与大散关是相反方向,去五丈原后翻秦岭较近的路就只有经眉县走褒斜道了。照例又开始了激烈争执。Wie君鼓惑说“铁马秋风五丈原”,古战场不去会后悔。听着不错,便答应改变计划了。后来查到只有“秋风五丈原”一说,倒是陆游有一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被Wie君给涮了。
地图上标有二个五丈原,一个是我们要去的宝鸡岐山五丈原,另一个是汉中勉县五丈原。对于三国知之甚少,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未读过,对三国的了解只是儿时翻看小人书的印象。究竟哪个才是诸葛孔明躹躬尽粹之地,我们在开往五丈原的中巴上讨论着这个问题。认为如果诸葛亮北伐已越过秦岭,到达渭河平原,前面已无险可据,势将长驱直入,一统中原。只有秦岭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因此,七出祁山被阻之地应该是秦岭之南的勉县五丈原。至于秦岭以北的岐山五丈原不过又是卷进名人故里风潮的现象。后来才发现自已孤陋浅薄之极,这次难得和Wie君保持一致的猜想,竟是纯粹的胡思乱想。
五丈原在渭水平原的一个突兀的高台上,远远望去,显得有些雄伟,在高台上可以俯瞰秦川大地,一望便知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庙前是一大平台,稀疏几棵老柏树,阳光昏沉沉的穿过薄云投在水泥地上,附近村里的农民把这里作为晒场,翻晒着刚收的麦粒。从山下上来的石梯路尽头立着一块雕龙石碑,上书“五丈原”,虽然正值仲夏,站在碑旁,也会有秋风袭来的凛肃感。
诸葛庙门票十元,比成都武候祠厚道多了。进入歇山式建筑的山门,迎面是献殿,檐下悬着“五丈秋风”的牌匾,献殿壁间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献殿前侧的圆形砖拱门进去,有个小院,一色的青砖铺地,青砖到顶,屋檐脊兽,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院侧建有长长的厢房,屋内陈列着诸葛亮七出祁山的资料,并配有详细的图解,这才知道自已先前的无知,与Wie君对视几眼,脸上微微发烫。献殿后有八角攒顶的八卦亭,亭后为正殿,绕过塑着诸葛亮等人像的正殿,便到了清幽的后院,院内柏枝竹林掩映。院中的落星亭摆放着一块黑色的陨石,据说是诸葛亮去世时陨落的。看着石头造形不错,想留影记念,Wie君一把将我拽开,说是不愿看着我坠落。他也太高看我了,我等凡人哪会享有星辰坠落的待遇。
出了诸葛庙,沿石梯走下五丈原。俩个小女孩乘晒麦的空隙,站在台阶上指点着塬下的渭河平原。不知她们的先祖曾否追随着诸葛亮或司马懿经历过这里的刀光剑影,尸横血流。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44:59
虽然正值仲夏,站在碑旁,也会有秋风袭来的凛肃感。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46:50
与管理人员讨论成都武候祠与这里的异同。
猪哥
发表于 2011-1-6 10:50:35
献殿侧的小院,一色的青砖铺地,青砖到顶,屋檐脊兽,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