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发表于 2010-11-28 11:59:34

试一贴:秋叶飘零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0 编辑 <br /><br />

076丷 丷

田野 发表于 2010-11-28 12:00:33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0 编辑 <br /><br />谢谢admi,我复活了,重生了,哈哈。

583﹖ ﹖

田野 发表于 2010-11-28 13:02:08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0 编辑 <br /><br />  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树叶》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病人躺在病床上,绝望地看着窗外一棵被秋风扫过的萧瑟的树。他突然发现,在那树上,居然还有一片树叶没有落。病人想,等这片树叶落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于是,他终日望着那片树叶,等待它掉落,也悄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但是,那树叶竟然一直未落,直到病人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那树叶依然挂在那里。
  其实,那树上并没有树叶,树叶是一位画家画上去的,它不是真树叶,但它达到了真树叶生动真实的效果,给了那位病人一个坚强的信念:活着,只要那片树叶不落,我的生命就不会死。结果,他真的康复了,走出病房去那棵树下看个究竟。
  他站在树下,被画家的用心感动了。
  因为画家是惟一了解他内心秘密的人,画家知道他在等待树叶全部掉落之后,再悄然地终结自己的生命。于是,画家顺着病人的心思设计了这么一片树叶。就是这片树叶,给他不断地注入活下去的勇气。
  真正有生命力的不是那片树叶,而是人的信念。

2313 3

田野 发表于 2010-11-28 13:03:01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0 编辑 <br /><br />游影随心061相机与画笔易激扬 2010-11-06 清晨于郑州  小时候看到别人画画很羡慕,想学,一是没有经济条件,二是没有人指点,所以想也是白想。自从拿起相机,喜欢上摄影后,儿时画画的情结似乎又被勾了回来,不过用得不是画笔和手,而是相机和眼睛。在水中拍摄了一幅倒影,看着像幅油画,便珍藏起来,并以“××油画”为名贴在网上与摄友共享。无怪乎惹得摄友不高兴,发嘎说:“绿乎乎地一团,不知是什么东西。”哈哈,其实,那就是我心目中的“油画”。  喜欢上摄影后,我发现摄影与画画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唐代大画家王维在其所著的《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这不就是摄影之道么:热爱自然,表达自然,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王维又道:“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着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泻瀑,泉不乱流......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山添翠润,日近斜晖。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  这些都是什么?这些不就是摄影中的“构图要诀”,“色彩要诀”么;这些不就是在摄影中拍出美感、拍出灵气所要求的:虚与实,动与静,明与暗,光与影,大与小,远与近,乱与序,疏与密,刚与柔,意与境,形与神,情与景,乾与坤么。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现在再想学画画是来不及了,但好在现代的照相技术可以弥补我的缺憾,用相机取代画笔,用眼睛取代手法,用photoshop取代技巧,哈哈,今天我又可以圆儿时的画画梦了。画能饱人,能醉人,照片亦能。


ヤ ヤ

寒剑 发表于 2010-11-29 20:04:04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1 编辑 <br /><br />很精彩,很漂亮,欣赏支持!

537わ わ

田野 发表于 2010-11-29 21:56:07

本帖最后由 汇力影像 于 2016-5-2 17:11 编辑 <br /><br />刚刚恢复发贴功能后的第一贴。

227」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一贴:秋叶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