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01:45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02:26

穿过古香园,来到另一个代表性古迹“司马第”,可惜也仅存门楼,宅内两边已建一色木屋民居,中间一小街,牌楼前有一古井、一小巷。在其中的杨氏后裔大厅里,我们见到了 “岁进士”、“孝友可风”、“乐善好施”、“诒香草堂”四块大匾,匾上的字苍劲飘逸,足见功力,均是朝臣所赠,匾的制作工艺在当时堪称一流,从中可见当时杨家的忠孝风范。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02:51


春去秋来 发表于 2017-8-21 16:04:17

拍摄漂亮,学习支持老师佳作!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07:55

   这一座牌楼很有气势,墙雕非常精致,可惜牌楼上的标示之字,却不见了,只剩下抹平的青灰。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09:21

    “得水园”,因屋前小溪而得名,杨氏后裔建邦公在汉口做火纸生意,赢利无数,回乡后在此兴建而成,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前有石柱门楼,主体建筑为二进制穿斗式歇山顶木结构,曾是上坪古驿站的重要建筑之一。房梁花窗上那精美的雕刻,可看出昔日的奢华。建邦公十分关心穷苦人,他经常雇佣穷人为他晒库银,如果没有损耗将要重晒,暗示雇工可以拿走一部分,此事至今传为佳话。而如今,这座园子已经荒废,仅有的一家住户也搬走了,成为养鸡的地方了!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10:25

杨家学堂的传说值得后人赞扬。据说学堂为四房早先祖公所建,早先祖公外号早鸡公,腰缠万贯,他捐资助学,特地留一块田叫助学田,收的田租用于奖励学业有成者,还请来大理学家朱熹讲学,朱熹特地为早鸡公题写一幅对子:“读圣贤书,立修奇志。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11:14

五代同堂坊,位于村入口处古驿道上,坐北朝南、为三门五楼结构,由81块花岗沿石雕刻镶嵌而成,上有“五代同堂坊”、“圣旨”、“七叶衍祥”及“龙凤”碉刻图案,甚是古朴典雅,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牌坊上刻的“七叶衍祥”四个大字,据说是道光皇帝手书的,意为“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这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当时不知何原因我们没有去拍摄,成为遗憾的一笔。只能借助网络图片以飨读者。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12:10

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村---上坪,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吸引着文人墨客为其抒情喝彩,深厚的人文底蕴,凝固着上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然而,这里虽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行走在村里,人迹却越来越少。原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打工,只留下老弱妇孺,与这些老房子、老巷子、老水井为伴。望着这里原先洒满欢声笑语的古村庭院,只留下凌空偶露的残缺飞檐,斑驳沧桑的青砖灰瓦,虽算原汁原味,只是带着苦涩。往昔曾经的辉煌,今日却如此老迈,让人心底不由生出许多感慨。现今一波接一波的市场化浪潮,这古村还能存多久?倘若它坐在大城市的附近,那将会是另一种的命运吧!  

黄文洪 发表于 2017-8-21 16:12:49

      (摄影于2013年8月,书于2017年6月)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三明记忆(3)·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上坪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