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三明记忆(2)·建宁反围剿纪念园里的壮丽诗篇
行走三明记忆(2)·建宁反围剿纪念园里的壮丽诗篇 三明的建宁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最早的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军五次反“围剿”过程中,是红军重要的筹粮筹款地,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也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最后决胜地,建宁曾两度成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军事指挥中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孕育了中国的革命胜利,先后有七千多优秀建宁儿女参加红军血洒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旧居已被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历史总忍不住常常回眸和寻找那一片至今已深刻在纪念碑里的每一个韵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宁组织第二次反围剿,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31年春,蒋介石又拚凑起二十万兵力,对我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朱德运筹帷幄,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指挥红一方面军艰苦作战,从5月16日起,“七百里驱十五日”,一直从赣江东岸打到闽西北山区,连续取得了富田、白沙、中村、广昌、建宁五个大捷,其中建宁大捷最为辉煌。战后,毛泽东在建宁欣然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壮丽诗篇。为第二次反“围剿”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建宁老区人民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建宁成为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打土豪,分田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往左拐,跨上十几级大理石阶,视野豁然开朗,在一大坪中央,一座《红军颂》“反围剿”大型青铜群雕赫然在目。整座群雕座南朝北,呈长方形。群雕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反“围剿”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看群雕,犹如穿越时空,走进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来到硝烟弥漫的厮杀战场,感受和体味那沉甸甸的历史。一百多个人物,十几个画面,栩栩如生。看是铜雕,不是铜雕,是一段“枯木朽株齐努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峥嵘岁月。群雕采用青铜质量和重量创下全国之最。
在反“围剿”战争中,建宁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指点江山的宽阔舞台,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家在建宁留下了光辉足迹外,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开国元帅和数十位将军也在建宁指挥过反“围剿”战役,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老区人民心中代代发扬光大。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把建宁这块红土地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据统计,10大元帅中有8位、10位大将中有5位、57位上将中有23位都来建宁进行革命斗争实践,为建宁革命历史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在建宁,我们带着缅怀革命传统的心情,参观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反围剿纪念园坐落在溪口街49号,距离建宁县城中心1.5公里,前身为建宁县革命史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反映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
我们轻步迈入纪念园,只见在“毛泽东旧居”前,立着三大伟人并肩而立的全身雕像,居中的是毛泽东目视前方,面带微笑,双手叉腰,一副自信、乐观、从容的神态。左边是周恩来,正聚精会神在看书,右边是朱德,双手交叉合在前身,两人紧密的围密地站在毛委员的身旁,象征着革命领袖的团结友爱。三人的服饰打扮跟门口站岗的战士一样,都头戴五星帽,身穿黄色土布军服,腿上打了绷带,脚穿草鞋。
建宁反“围剿”纪念园为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包括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驻地。当年毛泽东、朱德旧居、会议室、瞭望岗哨楼、防空洞等一一历历在目。
反“围剿”陈列馆在展陈上采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法,容参观、欣赏、教育、娱乐于一体。社会教育功能日趋扩大,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藏品主要以革命文物为主,共有1115件藏品;园区内矗立伟人雕塑和主题雕塑,历史氛围浓烈,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苍山巍峨,惊涛骇浪,一段浓缩的历史,一段大写的传奇,镌刻在建宁反“围剿”纪念园。这里,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史诗,是一曲雄浑的交响乐。走进这里,感悟红色摇篮之魂,深深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人们永远记住那光辉的峥嵘岁月和这块红色的土地。(摄影于2013年8月,书于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