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蚕丛先祖 三鞭打牛迎春
双流举行“祭祀蚕丛先祖,三鞭打牛迎春”活动
黄帝始,距今4800年左右,有蜀候蚕丛在双流牧马山瞿上称王。他“教民养蚕”,“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 柏灌继承。接着,鱼凫“教民捕鱼”,杜宇“教民务农”,开明凿山治水,五王率领蜀地先民创造了“天府之国”神话,率先走向文明。
蚕丛王的历史功绩,我曾写诗《怀蚕丛》总结。诗曰:“瞿上称王八百年,野蚕家养蜀最先。游牧转入半农耕,青衣郊野劝桑田。千头金蚕励族民,死作石棺野长眠。山崖清明燃香烛,一饭膏菽念祖前”。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4
胜利镇白塔村蚕丛春耕壁画雕塑
为纪念先祖农桑的鞭春牛活动,相传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在立春天,带领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举行祭祀活动。据文献记载:祭祀的迎春队伍,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的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一路跳云翘舞,仪式热烈。他们的祭祀活动之所以青色为主格调,是因为蚕丛“衣青衣”。
到了明清,祭祀活动就更为隆重。据清人顺天府《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牛”。“一年之际在于春”,其意是以此活动策励当年顺天域地的农耕生产。
双流区历史也早有“打春”的习俗。清《双流县志(乾隆版)》记载:县东郊外,置有先农坛。每年立春,都要这里举行打春祭祀和迎春活动。附近有座桥,知县黄锷建,命名为迎春桥。农业是本,民以食为天。每年,他对立春,奉若神灵。他把春的前一天,称着“看春”;把立春日,称着“迎春”。立春那一天,他会亲自带领县府的官员和百姓浩浩队伍,吹吹打打,在先农坛举行仪式。而后,从迎春桥始,恭恭敬敬地将春迎接进城。把整个迎春祭祀活动,办得像模像样,甚为隆重。
鸡年立春。即2017年2月3日,即农历立春日。双流瞿上城的蚕丛子民们,在区文旅广新局、黄水镇人民政府、双流诗词楹联学会等倡导下,在黄水镇隆重举行“祭祀蚕丛先祖,三鞭打牛迎春”活动。他们在黄水镇古桥那棵百年苍桑黄桷树不远的小广场上,执行官主持,在庄严举行祭祀仪式后,浩荡队伍,打着彩旗,抬着春牛,走大街,行马路,穿乡村,入社区,在文化站广场隆重举行三鞭打春牛活动。场上,主持三杯美酒敬天、地、牛后,带头“一鞭打春牛头,米面满仓缸满油;二鞭打春牛背,家业兴旺人富贵;三鞭打春牛尾,日进斗金赛春水”。接着,市民向往美好,争相效仿,三鞭打牛,场面神圣,其乐融融。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14
鞭了春,再咬春。接着,祭祀活动从黄水镇文化站广场,又移至附近的百草园农庄。百草园农庄李庄主,以春饼盛情接待。他带头吃饼咬春,市民们争相接饼咬饼,让大家对一年春的寄托,演绎得完完美美。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5
为纪念先祖农桑的鞭春牛活动,相传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在立春天, ...
主持官念祭祀文
三星堆发掘上雕刻的蚕丛王族男人像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3
三星堆发掘上雕刻的蚕丛王族男人像
陈世云的蚕丛王衣青衣巡视郊野剪纸创作雕塑拓片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3
陈世云的蚕丛王衣青衣巡视郊野剪纸创作雕塑拓片
胜利镇白塔村蚕丛春耕壁画雕塑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6
主持官念祭祀文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6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7
瞿人犁石 发表于 2017-2-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