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47:06

华东游记(9)·走进江南七里山塘

华东游记(9)·走进江南七里山塘   在我的记忆中,苏州就是园林、虎丘和寒山寺。但在此次华东旅游中,导游向我们推荐了“七里山塘”这个自费项目。相传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哦,原来有这么一个来头!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10:00:53

走出山塘人文风情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导游带着我们,左拐右绕地来到山塘街深处一家茶社,茶社给每人送上一杯香茶,大家坐下品茗听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茶社里一男一女两个年岁不小的评弹艺人端坐在台上,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为我们弹唱了《太湖美》等三首曲子,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报。因导游还要安排我们晚上赶到上海黄浦江乘坐游轮,大家已无心再点曲品味,就此告别山塘。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9:52

馆内有一幅名为“一团和气”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据说是镇馆之宝。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吉祥物“圆圆”,就是画中的这个图案。在苏州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里,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产生于明代,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图案中的文字是一首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就来源于此。馆里还有一块“风雅山塘砚”,长达3.2米,宽2米,重达3.2吨,为中国最大澄泥砚。砚上刻的景物与人物,都与苏州有关,里面有白居易的泥雕像。只是我们走得匆忙,没能细细品味。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10:01:30

走近山塘,让我感受到古城的风韵;走近山塘,让我感受到那份雅致和恬淡。七里山塘,曾是姑苏的金粉之地,这里有着乾隆停下的脚步,有着许多文人的诗句,还有很多未尽的风景和故事……只是我们行程过紧,没能逐一尽赏。但从游览的几处景观感触,七里山塘,这里被时光雕刻成沧桑的美,虽然显老,丰韵却在。
               (摄影于2016年10月,书于11月,敬请拍砖)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48:12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0:54

导游告诉我们,山塘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小桥流水人家,夜色红灯串挂,精品景点,不游遗憾。于是,七里山塘,就这样走进视线里……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2:02

本帖最后由 黄文洪 于 2016-12-24 09:54 编辑

   我们离开盘门三景赶到这里时,已临近暮色,但距离开灯尚待有时。导游又告诉我们,此时虽然看不到夜色,但可以看到沿河的粉墙黛瓦,感受古老民居的风味。因此,首先安排游船。在跟随导游穿街登船的路上,我匆匆环顾了四下,游人如织,摩肩擦踵,景区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聚集,居街当中还有那展现一方文化的古戏台,尽显山塘街的盛世繁华。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3:06

前行约百步左右,我们乘上一艘可乘坐20多人的游船。这船为画舫式,造型很漂亮,但是船后供游客观景拍照的地方却很小,仅容得几个人站立,那船蓬的高度,又恰好挡住了前方最佳的摄影视线。即在船檐下,只能且将就,我们一路上倒着观景。在船上,看到山塘街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游船来往如梭。山塘的游船,不像乌镇、西塘等水乡那样,用木桨摇橹,而是安装机动,多了些噗噗声响,少了那古朴韵味。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3:36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4:03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5:27

入乡随俗,我们还是观景重要。山塘江南水乡,毕竟与许多地方的古街不同,有河水做伴,街道因而也有了灵气。沿河斑驳高低错落的青瓦白墙,横跨河上宛如弯月的石拱古桥,还有几座造型砖雕不凡的精美屋檐,在船行中闪晃而过。满眼皆触风景,民居多枕河眠,画船水乡载客,浓浓江南风韵。只是那河中之水,味重了有些难以入鼻。有人叹道:“我梦中的江南水乡,怎么也被世俗污染?”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6:46



黄文洪 发表于 2016-12-24 09:57:08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东游记(9)·走进江南七里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