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游记(5)·神游灵山胜境(上)
华东游记(5)·神游灵山胜境(上) 美丽的无锡太湖之滨,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灵山胜境,成为我们此行的第5个旅游景点。过祥符禅寺后,我们来到景区最为雄伟壮丽的景观----灵山大佛。只见大佛坐落在祥符寺后小灵山的半山腰,是一座释迦牟尼青铜立佛像,身高为88米,连同三层须弥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17米。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总用铜量达到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在我们现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广场右侧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在没建灵山大佛之前,我国已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没有大佛。1994年无锡市及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他认为这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面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从这个意义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无锡,而且应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
称其神游,是因为游览愉悦,大开眼界。 灵山大照壁首先带给我们视觉震撼。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势恢弘,庄重大气。照壁南北两面烫金大字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照壁后面,柔美的“五明桥”似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横跨玉带河上。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与桥后全国屈指可数的藏式建筑活跃风格及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的“五智门”,匠心独具,庄严而不失精美。
由于时间紧,赶行程,我们虽然是景区第一批游客,但还是根据导游安排,乘游览观光车进行游览,未能沿中轴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首先来到开阔宏伟的“阿育王柱”广场。这是古印度佛法所行之处的标志,它体现和见证了佛教文明承前启后的发展历程。这根由国内罕见的整根福建花岗岩手工雕刻而成的石柱,意源于古印度的阿育王因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皈依佛门,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经文,以佛法来教化百姓,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国家。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佛教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是铜质的手掌,形状、大小完全复制灵山大佛的右手。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达13吨。佛掌的印相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因“佛手”与“福寿”谐音,导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我们驱除烦恼,保佑一生平安。
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代。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大雄宝殿,殿匾系赵朴初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说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
灵山大佛脚下的登云道与南京中山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视差作用下,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共218级,分七个平台,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登上登云大道,也应是一种修行。
在大佛座基的裙房里,我们乘专用电梯,登上大佛莲花座。站在大佛脚下,被其恢宏庄严的法相所震撼。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刻都在祝福游客。抱抱佛脚,这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