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2:43

送火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每年的正月初五沂水县诸葛镇大峪村都举办“送火神”活动,四邻八村、各地摄影爱好者相聚到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737¤ ¤ ¤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2:44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067丬 丬 丬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2:45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据大峪村89岁的张延环老人介绍,他魏家沟村姓马的亲二舅给下小诸葛村的袁姓地主干活儿,地主发现张延环的二舅嗓子好,便介绍他去界湖(今沂南)边去学戏,学成后回来教张延环的大哥二哥学戏,这时候张延环才十来岁。张延环的二舅大哥二哥他们边唱戏,边学戏,边置办各种戏衣道具,主要是到潍县(今潍坊)买,慢慢地,戏班子就形成了很大的规模,且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影响力。据刘月升老人介绍说:“那时候都是老人们自拔腰,你献上一块我献上一块凑的银元,然后断断续续买来蟒袍玉带的官衣和衙役平民穿的裘衣马褂的小打扮,还有头盔、靴子以及小旗等道具,往往是一边演一边添,于今戏衣还有六大箱子。”    经过了“鬼子市”(当地人对日本鬼子入侵的说法),戏班子大概在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达到鼎盛时期,那时大戏“三天三夜都唱不完”。从今天留下的戏衣看,涉及的曲目确实很多,且多是大戏。到了文化大革命,就只准唱样板戏,其他大戏被搁置了起来。改革开放后,人们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大戏就基本没人再唱了。过去的台柱子而今74岁的刘明堂老人说:“现在大概还能唱两出戏,一出就是《穆柯寨》,可现在都年纪大了,可能一台戏也搭不起来了。”过去唱戏的老人们已经渐次去世,如今存世的也大都七老八十了,唱得了大戏的没几个人了,就连拉弦子的现在也只剩一位了。“年轻的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谁还学这个呢?”如今年轻人穿上戏服去踩高跷,多数连自己的角色也说不清了。

062丶 丶 丶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3:20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351ń ń ń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3:39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519〒 〒 〒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4:17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950м м м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4:35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519Ё Ё Ё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4:58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193| | |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5:17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317⒁ ⒁ ⒁

色影无忌 发表于 2015-2-26 10:25:36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5-7-23 14:15 编辑 <br /><br />

067癶 癶 癶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送火神---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