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5:40

红红火火闹秧歌

       传统节日春节快到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孝义市崇文街道宋家庄村的地秧歌也热闹了起来。2月1日,孝义市文化馆组织三十多位摄影爱好者深入该村领略了该村古民居和地秧歌的独特魅力。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孝义一带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因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 “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
  清康熙《汾阳县志》载:“立春先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里人行户装渔樵耕读,伶人为抵角诸戏剧,充十二行,各执事前导。结彩为楼,城关乡镇老幼男女皆聚观焉。至立春日,官吏各执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意,造小春牛送缙绅家,谓送春。”据老艺人讲,初时的地秧歌,人们只是围成圆圈敲打锣鼓,当时叫“捣秧歌”。
  汾阳地秧歌不仅在街头、广场和舞台演出,还走村串户为住户演出。主要形式有:告庙祭神、排街、掏场子、过街板。告庙祭神的主要内容是祈祷神灵保佑,在寺庙院中进行首场演出。排街主要是秧歌手走街串户给村中德高望众之户、缙绅之家、对村里有贡献的人家拜年贺喜等。表演时不管走到谁家门口,都要停下来唱上几段秧歌。各家各户为讨吉利,都要准备烟茶糖酒酬谢唱秧歌者,当地人称“排街”。掏场子指秧歌队在平整场地表演各种套路。
  汾阳地秧歌表演套路非常丰富,有“一条龙单引”、“两条龙双引”等70多种套路。过街板有专门的唱手,在各种套路表演的间隙即兴演唱。清末民初时,地秧歌中融进了说唱艺术,由歌手即兴编唱喜庆吉利的“四六句子”,敲打与念唱交替进行。又有好事者为了逗乐助兴,将主唱者扮成丑男丑女(男扮),扮相为头上插朵花或反穿羊皮袄,称他们为“蠢厮儿”。
  汾阳地秧歌的传承为松散型,绝大多数人是因爱好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以自娱为目的,传承的季节大多在冬季农闲季节,一般为三四个月,学艺之人可同时拜多人为师,也有无师自通的,因而地秧歌的师承关系也就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汾阳地秧歌的代表性传人冯丕基,13岁从师于当地著名地秧歌艺人王永彪,打腰鼓功底扎实,舞技娴熟,以刚劲有力、热情奔放、标准健美的舞姿引人注目。
       而今,老艺人急剧减少,70岁以上的秧歌老艺人仅存三人,60岁以上的秧歌艺人也屈指可数。汾阳原来200多个村庄有秧歌队,而现在能组织起秧歌队的村庄不超过15个。       【文字来源孝义文化馆馆长】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6:32

本帖最后由 姚国琴 于 2015-2-7 17:44 编辑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6:58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7:30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8:03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8:38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9:10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9:56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40:40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41:42

本帖最后由 姚国琴 于 2015-2-7 17:45 编辑

姚国琴 发表于 2015-2-7 17:40 http://bbs.ctpn.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红红火火闹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