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14:15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15:17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17:31
位于市中心水东桥狮子山凤岩上的“明翠阁”,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由于溪明山翠,故而得名。明翠阁雄踞高岩,俯瞰闽江,建筑群紧贴悬崖峭壁,攀绕而上。七层天王殿凌空欲飞,气势非凡,规模胜前,称为 “闽北第一阁”。“巍巍古阁依城东,一径崎岖翠色中。四面青山皆入画,春花秋叶隔桥红。”这是古人咏延城《明翠阁》的诗。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18:06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19:14
玉屏桥前的“双溪楼”矗立江边。双溪楼是延城文化名楼。宋代辛弃疾、严羽、张元干等名人在此饮酒赋词,辛弃疾留下词两首,其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南剑宋时延城之称):“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其二《瑞鹤仙 南剑双溪楼》:“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憔、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山林锺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宋代“延平四贤”在此讲学着书。现在看到是后来重建的,“四贤”的谈笑声,仿佛在延城上空飞扬。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20:05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21:18
眼前这座位于江边巍峨壮观的古城楼叫延寿楼,是延城被誉为“八闽铜关”的代表性建筑。该楼始建于元代。延寿楼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文天祥、韩世忠、郑成功、石达开都在此驻扎过。延寿楼是郑成功军事生涯的起点。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22:26
新建的望江楼是一座新景观,因为它立于江边,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与“双溪楼”、“延寿楼” 成为延城“三楼”,在延城滨江路十里从街上分地段并立。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23:26
元佑八年(1093),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游酢(闽北建阳人),偕杨时赴洛阳求教程颐。一日,程瞑目养神,二人不敢惊动,候立门外,待察觉时雪已盈尺,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美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引以骄傲的典故。先后创办荐山书院、豸山草堂和皖山书院等。其孙移居延城南山镇建游定夫祠祀之,为游酢文化区最主要构成,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游定夫祠,也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文洪
发表于 2014-8-2 12:24:39
塑立在四贤广场的“延平四贤”,指的是杨时、罗从彦 、李炯、朱熹宋代四大名儒,常游息其上。自杨时与游酢“程门立雪”之后,不负程颢“吾道南矣”之重望,学成南归,由杨而罗,由罗而李,直到集大成的朱子,代代承传。他们上承河洛之学,在此穷首皓经,齐声倡儒,终于倡大闽学,著一代风流。朱熹一生在闽北生活、讲学、著述近60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孔子之后的又一文化高峰,影响中国及东南亚数百年。延平府亦被誉为“理学名邦”、“东南邹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