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之旅·红尘深处游普陀(中)
静心之旅·红尘深处游普陀(中) 普济寺是供奉观音的主刹,正门面宽五间,重檐歇山,但却紧闭,人们均从旁小门进入。原来这里有一个典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乔装私访到了普陀山,天色已晚,正门已过关门时间。乾隆说自己是京城大员,坚持要从正门而入。把门的小沙弥请示方丈,方丈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请施主改日再来。乾隆非常生气,说:“我让你们从此开不了门!”回京后,便下诏关闭前门。后来方丈求情,君无戏言,只允许重大节日、皇帝亲临、新旧方丈交接仪式等才能打开此门。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 本帖最后由 黄文洪 于 2014-7-12 09:31 编辑普济寺大门左边有一棵年代已经很久、树干非常倾斜的大香樟树,虽然树已空了心,但是树冠依然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现用水泥对空心处进行抹补,防止腐烂扩延。寺前面对海印池,绿树遮阴,景观绮丽,许多游客和香客在寺外观景和休息。
普济寺作为普陀山第一大寺。寺院规模宏大,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后梁末帝贞明年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现占地37019平方米,共有10殿、12楼、7堂、7轩,计23l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我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中有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我们这次到普陀山以游览为目的,自然要进寺参观和感受氛围。寺内里香客云集,烟云缭绕。我们虽不信佛,但此时也与众香客一样,在售卖处购得把香点燃,参拜寺里菩萨,表示了对佛主的敬意。
烧香毕,我们走出普济寺,走上荷池上的永济桥,回望隐隐约约掩映在一片葱茏翠绿之中的普济寺,显得极为幽静而神秘。面对这“人间第一清净地”,徒然感觉在浩浩渺渺之间,世间的恩恩怨怨财权名位都无足轻重起来。健健康康、恩恩爱爱、平凡坦然地活着,才是最好。
离开普济寺,来到观音洞。洞似一座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我们随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进洞,在慈眉善目的观音像前,虔诚地朝拜进香,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自己的心愿。因尊敬菩萨,不敢在洞里冒然亵渎拍照。我们在拜过观音菩萨后,从另一洞口出来,对洞门和院墙进行了些补拍。
从观音洞出来,我们开始朝山。一路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本帖最后由 黄文洪 于 2014-7-12 15:17 编辑
蓦然抬头,一块大岩石上,两只惟妙惟肖的乌龟活灵活现。这便是普陀山著名景观“二龟听法”。一只是垂直的攀爬在岩石上,另一只则平攀。据说,两只乌龟因津津有味听观音说法,误了返回大海时间,观音见它们虔诚,将其点化在此。大自然的精奇灵妙,令人叹为观止。
及至山顶,平台空旷,磐陀石迎面而来。但见两块巨石上下相磊,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经历千风万雨,却安稳如磐,不曾倒下,被誉为“天下第一石”。自然之奇妙,佛地添神秘。或许奇迹在惊险绝伦中创造,书法家在写“磐陀石”三字的时候,故意将“石”字多写一点,而将“磐”字少写了一笔。磐陀石旁有巨石如牛而卧,说是此牛是因听观音说法时不恭而被点化。有游客自喻,愿在这美妙之处与牛和双龟一样,听法入迷,沉思为石。
(本期发完,其后待续,敬请拍砖!)
欣赏好友欣赏支持: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