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1:51:40

阳泉站【晋南五地】采风花絮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2:39 编辑

师家沟古村合影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1:52:49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2:52 编辑

解州关帝庙合影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01:02

2014年5月30日--6月2日,阳泉俱乐部版主: 都市过客, 橄榄同俱乐部部分会员13人,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04:17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3:13 编辑

第一站师家沟古村。师家沟清代民居,位于山西省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处。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扩建而成。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目前没有门票】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06:36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3:15 编辑

第二站关帝庙。解州关帝祖庙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被誉为“武庙之冠”,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摄影师证件不免票】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08:16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3:17 编辑

第三站鹳雀楼。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诗因楼作,楼因诗名。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摄影师证件免票】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09:37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3:19 编辑

第四站黄河大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诞在唐代开元大铁牛的出土地,蒲州位于晋陕交通要冲,蒲州城外的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最繁忙的渡口之一,早在鲁昭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蒲津渡就架设过浮桥,这是我国历史上架设浮桥的是早记载。此后,秦昭襄王东征赵魏、汉高祖刘邦平定关中、魏武帝曹操西讨马超、北齐神武帝高欢进攻西魏、隋文帝巡幸河东时,都曾在此架设浮桥。【摄影师证件免票】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13:02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6 20:13 编辑

第五站舜王坪。舜王坪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沁水三县交界处历山自然保护区内,传说是上古时代舜帝耕作的地方。舜王坪是历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海拔2358米,是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草坪周围崇山峻岭,树木茂盛,是华北和黄河中下游惟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山间泉水流淌,飞瀑溅雾,游人从山下仰望群山,只见山高万丈直插云霄。【摄影师证件免票购景区车票】

铁如心 发表于 2014-6-5 22:52:16

拍摄精彩。欣赏学习

增光 发表于 2014-6-5 22:56:26

本帖最后由 增光 于 2014-6-5 23:00 编辑

5月31日,恰逢流星过生日,大家一起祝他生日快乐。【橄榄拍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阳泉站【晋南五地】采风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