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15:29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15:59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0:42

      沿1号窑炉下的山脚向左前行百余步,有一处美丽的三叠泉,名为遇林叠瀑。泉下是清澈见底的天然水池,池上旋动着一架古风车,池旁是一座典雅的宋式建筑物,这就是颇为吸引游人的“遇林亭陶坊”。进入陶坊,游人可以品茶小憩,还可以依据专业人员的指点,制作自己喜爱的陶器,并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名言警句,以体验制陶的美好感受。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1:21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5:36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6:43

          武夷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蛇的种类,占全国蛇种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被誉为“蛇的王国”。在往三叠泉的半路上,一条头呈三角形状、身着花皮的毒蛇在路边草丛中钻出,虽然惊险和恐怖。但我们还是抓住时机,把它收入镜中。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7:12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7:55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9:00

         1号窑炉对面山坡上,蜿蜒坐落着与之相映成辉的2号窑炉。2号窑炉的结构与1号窑炉为同一类型,也是沿坡而建,只是比1号炉更长,更宏伟,容量更大。全长约113.1米,是我国已发掘的古窑址中最长之一 。龙窑由窑头、窑室和窑尾三大部分构成。我们看到的是窑头遗址,据有关记载,它由火门、通风口和火膛组成,每窑装窑结束后即由此开始点火烧窑,顺序而上,形成火龙。窑室由用耐火材料制成的砖做窑墙和拱顶,旁边一定距离开有窑门,方便装窑和出窑,在拱顶上两侧对称开设投柴口。窑尾设有烟道和出烟室,一般不设烟囱,利用烟火在窑内产生的自然抽力,带动火焰平进烧制瓷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升温快,可达1300度以上高温,节约燃料。由于窑壁较薄,所以窑体降温也快,特别适宜烧造黑釉和青釉瓷器。为利用自然抽力,龙窑的建造一般都有一定的倾斜角,故老窑大都依山而建,利用自然地热形成倾斜角。该窑主要烧制黑釉瓷器,并以碗、盏类为主。据考古界初步估计,此窑一次可装烧8万件瓷器,其产量之惊人,更甚於1号炉。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2-16 13:29:57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行摄武夷----遇林亭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