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34:20

霍泉出水三七分

    早在唐贞观年间,霍泉就可浇灌十余万亩田地,本可造福于人民,但反而给洪洞和赵城两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据《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在当地土豪劣绅的挑唆下,两县因争泉水,不断打架斗殴,持续了数百年时间。两地百姓为了争夺用水权经常大打出手,轻的腰打断腿打折、肋巴扇子干骨折,重的闭眼登腿、见阎王看小鬼。两地人越打越狠,后来双方断绝了一切关系,除了打架时候见面之外,老死不相往来。《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贞元年间,两县百姓为霍泉水的肉搏鏖斗,达到白热化。官府多次调解和派兵弹压均难平息。这年春天,骚乱又起,平阳(今临汾)知府速召洪、赵两县县令共同拟定了匪夷所思的平乱之策。这“策略”在经得两县士绅认同后,便广贴告示,付诸实施。一天,知府着人在霍泉的水神庙前,架起大油锅一口,掷铜钱十枚于锅底,先将锅中之油烧个滚沸,再命两县各选的壮丁,用手探油锅而捞之,捞得几枚钱,便得几份水。在两大营垒民众山呼般的助威之下,三声响锣敲毕,全场鸦默雀静。但见赵城擢拔出的硬汗,弩箭离弦似地冲至锅边,抢先猛地将手插进滚腾的油锅,一下抓出铜钱七枚。壮汉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烂。为赵城赢得霍泉七份水的汉子,被该县视为泽被一方的英雄,并为之在水神庙一侧建立了“好汉庙”的生祠。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38:01

本帖最后由 南吉恩 于 2013-11-27 08:43 编辑

入水口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45:46

出水口(三孔七孔分)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47:10

本帖最后由 南吉恩 于 2013-11-27 08:50 编辑

    据碑志记载,洪赵两县在唐贞观元年开始分水,当时的分水是在河内垒起石头把水分开,“油锅捞钱分三七”后,洪、赵两县为霍泉仍屡争屡讼,械斗不断。分水的限水石也屡竖屡砸,两县的水战仍死纠活缠,直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阳知府刘登庸的主持下,将霍泉水“三七”分开,赵城七分,洪洞三分,并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尽管官府派衙役严守分水亭口,但两县又把战地移至对方渠头。以后,又建了碑亭。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合理使用。分水亭已成为历史遗迹。唐“十历大才子”之一李瑞有一首咏霍泉的诗:“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素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明朝更寻去,应道阮郎家。”阮郎家即指环境幽静的美好世界。李瑞诗里期望霍泉能流出美好的世界。
出水口外景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51:01


忘不掉学校 发表于 2013-11-27 08:52:38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拍摄漂亮,欣赏支持好友!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52:48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53:19

发图完毕,请各位老师指导!

南吉恩 发表于 2013-11-27 08:54:02

忘不掉学校 发表于 2013-11-27 0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拍摄漂亮,欣赏支持好友!

老师好快,谢谢您的关注,谢谢您的赏评,谢谢您的支持,问好老师!

开新一课 发表于 2013-11-27 08:56:54

图文并茂好拍摄   欣赏佳作 了解历史一举多得谢谢老师精彩分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霍泉出水三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