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4:25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5:01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5:34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6:32
兴贤古街的“朱子巷”,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时代,距今1000多年。朱熹14岁时家时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刘子恽、刘勉之、胡宪教养。于是,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朱熹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7:31
“朱子社仓”坐落在兴贤古街的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自此该社仓开了南宋救荒的先河,南宋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楼上仍然保留有粮仓。楼下为居民所住。门口保留有一口方形古井,是当时防止社仓火灾所掘。井水很清,现今为居民食用。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8:02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09:29
街面蜿蜒曲折,古意盎然,但也不时遇见倒塌的土墙、霉烂的木板。街内偶尔出现有土筑高墙窄弄。一堵白墙上嵌塑着两条龙头鱼身动物,不知其名,大概也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威猛吉祥物浮雕。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10:06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10:51
黄文洪
发表于 2013-11-10 09:11:27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