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未上线,迟到的回复,请见谅!
拉卜楞寺酥油花
酥油是藏牧民的奶油类食物,其油脂呈凝固状,柔软油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更主要的是它的可塑性极强。最初,僧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佛教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后来,传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祈愿大法会上做一奇梦,梦见荆棘变明灯、杂草变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大师醒来后为了圆此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进行雕塑,并把它同千盏酥油灯供奉在佛祖面前。从此,酥油雕塑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便世代延续下来了。 酥油花多属佛教传说、历史典故、人物传记、佛像和高僧大德,当然还有飞禽走兽、城池建筑等内容。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制作工艺独特繁琐,须用麦秆搭起框架,酥油为主掺揉进各色矿物质,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再涂以金粉银饰,色泽越加艳丽,更显得富丽堂皇。酥油花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赞的蜡像艺术,但它所表达的故事性和完整性是后者无法比拟的。酥油怕热,易融化,酥油花只能在冬季三个月零摄氏度以下时塑造。艺僧们要长时间地呆在冰冷刺骨的阴凉作坊内工作。为了防止因手指的温度使酥油融化变形,每个艺僧身边还要放置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不时地要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冷却。但冷却麻木的手,却要分毫不差、灵活自如地进行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塑。一旦手温回暖,必须再次浸泡。据说,完成一组酥油花雕塑,艺僧的手都会变形,以致残疾。原来一件赏心悦目的高超艺术品的创造是这等艰辛和寒苦。正因为有了这些具有奉献精神的艺僧,才使原本没有生命的酥油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