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元好问:16岁写出千古名句2011-12-28来源:山西青年报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这样一个文学界的天才,八岁就能做诗,师从郝天挺学习,只用了六年就学成了。十六岁就写出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动人词句,在做官出仕的时间,又写出了“当官避事平生耻,贵能人去政声存”的警人诗篇,现在的人们还在传诵和使用。
泪洒雁丘
汾河的春天,夹岸的桃花,开得正艳。河堤上,走过来几个头戴文生帽,衣着各色长衫,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赶考学子。其中有一位衣着湖蓝色长衫,头戴湖蓝色文生帽的年轻书生,身材高挑,细腰乍臂,剑眉凤目,顾盼间,有一股俊雅的勃勃英气直逼人眼。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大约此言不虚。这名少年是山西忻州乡试的第一名,其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虽然年纪轻轻,却是诗书文章名冠一时了。今年,也就是公元1205年,是个大比之年,他便约了几位要好的学友,结伴来并州科考,几人虽无玉鞭肥马,却有几担书箧相随,一路走来,谈文论诗,即景作赋,倒也快活。
离并州城十里许,汾河河畔高耸着一驿亭。只缘近在京都,这驿亭修得格外气派壮观,驿亭分上下两层,有十六根红漆廊柱拱围,里面设有几个石桌石凳。这名少年见有此美亭,就招呼几位学友进亭坐了,他们畅目远眺,见大地春回,桃柳悦目。雁阵横空处,传来了雁鸣声声。几个人脸上,都不由漾开笑纹。座中一位书生手指不远处,有一草桥,聚拢了不少人,似在围观什么。年轻人好奇,就又结伴走下亭子踱了过去。
人们围观的是一雁户,见他脚下搁着两只大雁。这雁户见又有人前来,为招来买主儿,就亮亮嗓子说道:“诸位、诸位,好事成双,今儿我网得一雁杀了,其脱网者却悲鸣不去,跟随多时,竟至投地而死。你说这不是好事成双吗?哪位买了此雁,必有好兆头,行商的吃了,保你财源广进;种地户吃了,保你五谷丰登;赶考的举子吃了,保你金榜题名。”因这雁死得让人惋惜,这雁户要价又太高,众人虽议论纷纷,却无人认购。这名蓝衣少年听了雁户这一番说辞,却为雁之高情所动,顺口说道:“这雁为殉情,也死得可怜,真个是祸不单行,杀此而害彼。良禽高义,可惜、可叹,哀哉、痛哉!”雁户听了一楞,心中大为不悦。
可也就是这名少年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少年名叫元好问,1190年生于山西秀容(今忻州市)韩岩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别号遗山,是名冠金元两代的诗坛巨擘。他一生有44年生活在金末,有24年生活在元初,其间江山易主,风云动荡,遗山愤世吟诗、为官恤民、为士请愿、奔走存史,最终于1257年客死他乡。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神童”起落的一生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在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举族改姓元。唐代的诗人元结,是他的一代祖先。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担任过县令。他的生父元德明一生不仕,在故乡以读书、教学、做学问为业,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是元德明的三子,出生七个月过继给他的二叔父元格,以后就随元格先后在山东掖县、河北冀州、中都(北京)、山西陵川、甘肃陇城(今天水)任上生活,直至元格病逝。在陵川他拜名儒郝天挺为师,饱学六年,为他的为人、为政、为文、诗学、史学修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
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
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由于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翰林学土路铎、名儒郝天挺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
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打下了重要基础。
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噩梦般的生活。
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
刚才读蓝风铃的元好问,看到了我们巾帼的才女,体味到图文并茂的感觉。尤其文字描述的很好,非常欣赏! 好纪实好拍摄欣赏加分支持:handshake 图文并茂,欣赏好拍。 好拍摄,很欣赏,加分支持!:handshake 文字介绍祥尽,图片拍摄漂亮! 高原耕夫 发表于 2012-1-1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才读蓝风铃的元好问,看到了我们巾帼的才女,体味到图文并茂的感觉。尤其文字描述的很好,非常欣赏!
好纪实,好拍摄,欣赏支持! 好纪实,欣赏学习。
页:
[1]